||
要做好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图书馆需要用行动展现爱书、护书、懂书。除此之外,还需要图书馆的主管部门或其它图书馆利益相关者“赋能”“给力”。公共图书馆法层面已有政策导向:“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境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捐赠方式参与境内公共图书馆建设。”,如何做实做稳?亟待进一步实践与探索。笔者作为捐赠者角色,简略记叙一次捐赠经历。
2020年12月24日,连云港市图书馆亢老师告知:“新馆有网红书架认领活动,捐赠30本书就可以冠名。这个活动比较受欢迎,还有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比较多,也有部分社会人员。您这边一共能捐多少本,我问了下,大格子大概放60-70本,小格子30本左右。”“我刚联系了下活动部门的同事,如果是这两天来捐的话,到老馆一楼新书快借室捐赠,有专人接收,新书快借室可能27、28号左右搬迁。如果过几天捐的话,可以捐到我们新馆的二楼读者服务中心。”还发了相关活动链接信息给我。亢老师给我推介该消息,可能还有另一原因,那是因为我曾于2016年捐赠过自身的数本书给该馆地方文献室。我觉得该公益活动挺好,当即表示乐意参与,并于2020年12月25日将一批书送至该馆。
捐赠连云港市图书馆“书友汇我的共享书房”图书总计36种(41册),定价累计2241元 (其中内部资料未计算)。图书情报类图书25种(26册);地方文献图书11种(15册)。《捐赠图书目录》内容包括:整体简况,捐赠图书清单信息(分类整理,目录著录样式:“1 王启云. 图书馆学漫笔[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9.11. 定价:68元 (2册 136元)”,捐赠图书合影(书脊信息),捐赠者简介,联系方式。捐赠图书目录纸质版、电子版均发给了接收图书捐赠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对我这样的一位捐赠者,或多或少感觉有些意外。对我捐赠图书的品种类型,也感受到颇为意外,告知之前接收的多是文学类图书。
关于捐书的事情,2021年1月22日下午,连云港市图书馆工作人员打电话给我,说是港城365节目打算采访,问我是否参加。我说“还是算了吧,谢谢!”我的目的还真是希望尽份绵薄之力,不是做“网红”。我不愿意接受公开采访,实际还另有顾虑,比如担心有人索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些年,我捐我自己出版的书,为数不少。中间有过一些人索赠,说是代表其所在图书馆,一要还要十本以上。对我来说也是负担,单单是快递费就一笔钱。
2021年3月16日获悉图书已加工上架。上架前后,我去参观过,我感觉此项工作做得挺扎实,是按照活动的初衷有序推进的,社会各界踊跃参与,达到了预期目的。我实际翻阅过部分图书,总体质量挺好的。
延伸阅读:
1 王启云.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67460.html
2021-1-16 10:15
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先讲一则个人捐赠图书给公共图书馆的小故事。
2 《关于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的思考》引发的讨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67632.html
2021-1-17 15:20
3 以你之名!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网红书架可以写上你的名字啦,只要…….http://news.jstv.com/a/20201127/1606472346258.shtml
2020年11月27日
十二月底,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将面向市民开放,拥有百万册馆藏的市图书馆推出了“书架认领”的活动,只要认领成功这格书架就被你冠名!想想到了十二月底,你就能见到自己的专属书架,是不是有点激动呢?
连云港市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备、精华尽收的文化典籍宝库。新馆开放之际,连云港市图书馆诚邀社会各界人士相约“我的共享书房”,惠赠图书文献,认领共享书架。
根据介绍,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在五楼打造网红空间——“书友汇·我的共享书房”,在这里读者可以通过捐赠图书的方式来认领共享书架,与他人分享阅读,每个参与者投放自己的图书,可以分享其他人的图书,让好书流转起来,让更多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连云港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收赠图书要求保存完好,品相较好,除教材、教辅与工作用书外,其他中、外文纸质图书兼收,数量上不少于30册,复本不超过3本,低幼图书不超过三分之一。捐赠者可以通过到馆捐赠、邮寄捐赠和批量捐赠的方式捐赠图书。成功捐赠的个人或团体,市图书馆将在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公布捐赠信息,并向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还可以以捐赠者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放置书架铭牌,并制作捐赠者照片墙。
(来源:江苏广电连云港中心站/仲启飞 编辑/徐金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