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编自:蔡迎春,廖柏成.高校图书馆区域共用平台的建设及启示 ——以香港地区JULAC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3):102-112.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年第3期刊发蔡迎春、廖柏成《高校图书馆区域共用平台的建设及启示 ——以香港地区JULAC为例》。该文认为,图书馆用户对资源需求无限性和对资源获取便捷性的永恒追求,已成为促进图书馆“转化”和“生长”的两大驱动力。传统单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或是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区域共用平台通过整体规划以及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分工协调,使图书馆之间完全打破限制和阻碍,共享集信息查询、合作编目、协调采购、联合存储、馆际互借、资源发现等为一体的全业务流程,形成覆盖面广、利用方便的生态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区域共用平台能够加深资源的共建共享,便于联盟成员在同一平台上进行馆藏开发和深度合作,促进馆藏建设由微观向宏观方向发展,使得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合理、馆际合作更加全面深入,在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服务共享的基础上,也更大地促进了图书馆共享理念的创新发展。该文以香港地区八所高校组成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香港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ULAC)为例,阐述区域图书馆共用平台的建设概况和意义。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很难全面满足图书馆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已有的数字图书馆联盟也仅限于数字资源共建与服务共享,并且同样存在管理系统不统一、共享效果不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图书馆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变革提供了契机。近几年,随着新平台产品的研发成功,一些先进的图书馆已经开始上线使用新平台。香港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ULAC)所属的香港八所高校图书馆联合上线新平台并将其作为区域共用平台,联盟成员在同一系统平台上开展工作,统一工作流程,在系统层面进行馆藏开发和深度合作,拓展共享内容和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管理共享和服务共享 。JULAC的建设模式、共享方式以及业务、人员整合经验等可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图书馆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基于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区域性共用平台建设。(1)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变革与出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图书馆资源类型的扩展,以及用户不断提出的新需求,促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不断变革与出新。图书馆服务平台重新定义并统一了图书馆对各类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流程,突破了传统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局限,主要以全球知识库代替分散的本地资源库,并以“软件即服务”(SaaS)的方式提供云服务,这种“知识库+SaaS”的平台服务体系可以方便地使用“全球总书目”,图书馆无需关心应用升级和维护,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资源管理和服务创新。(2)图书馆服务平台在区域性共用平台建设中的应用。2016年,香港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宣布选用Alma和Primo作为共用平台,并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上线使用,为八大高校图书馆总数超过十万人的师生及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区域共用平台通过整体规划以及联盟成员馆之间的分工协调,使图书馆之间完全打破了限制和阻碍,共享集信息查询、合作编目、协调采购、联合存储、馆际互借、资源发现等为一体的图书馆全业务流程。同时,此平台具备面向服务的体系框架,便于建设相对完备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有助于最终形成覆盖面广、利用方便的生态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区域性共用平台的实践案例———JULAC。香港大学图书馆长联席会(JULAC)成立于1967年,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八所高校图书馆组成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JULAC希望通过共用平台,各成员馆之间可以共享书目记录数据,以加强在联合采购和技术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同时,共用平台将云服务作为新的IT基础设施与软件的服务方式,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减轻了维护压力,并提升了数据安全性和系统稳定性。建设意义:协调资源采集与管理工作流程;加大资源的生态化建设与评估;强化区域间跨机构共享和服务。
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共用平台建设的启示与思考。(1)馆藏建设由微观向宏观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基本上是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政的状态,图书馆更为注重自身的馆藏建设,在宏观上缺乏整体规划,在微观上又没有分工协作。随着信息资源数量的激增和价格的不断上涨,这些单个图书馆越来越没有能力做到全面集藏,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信息资源体系的保障作用。因此,信息资源个体保障方式或目前的联盟合作形式都无法适应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图书馆馆藏建设势必要从全局出发,尤其处于区域性联盟内的各高校图书馆,只有真正协同起来整体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又整体协调的文献资源联合保障方式,才能满足区域内所有用户的需求。JULAC区域共用平台的实践,为我国其他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的馆藏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思路。在同一平台上操作,更有利于从源头上打破各成员馆之间的壁垒和障碍,让区域内所有高校图书馆不再局限于自我,从宏观方面制定一个共同认可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多个图书馆的统一策划和协调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区域生态资源保障体系。(2)馆藏资源配置更趋优化合理。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实质就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合理优化的资源配置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要素:一是时间要素,即馆藏资源要在有效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利用效益;二是空间要素,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协调各类型资源的分布,有效避免区域内资源呈现高度密集或极度贫乏的现象。而区域共用平台,以及通过平台所达成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3)图书馆合作范围更加全面深入。区域共用平台的建设,使得孤立分布的高校图书馆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各个图书馆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操作,为用户利用任何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图书馆之间互为资源保障的可操作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区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各个图书馆能够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求同存异,共同建设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合作的优势。同时,各区域高校图书馆将馆藏数据迁移到统一平台上,不仅使得各馆资源的重复配置情况一览无遗,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内,从区域整体角度,通过获得所有用户的信息资源利用数据,使合作存储更趋合理,也更具可操作性。(4)图书馆共享理念不断创新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的生产、储存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共用平台的建设使高校图书馆共享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资源的共建共享发展到服务的共享共用。在传统集成管理系统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主要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导读推荐、信息检索以及电子资源下载等服务。区域共用平台的应用,促使各个图书馆进行相应的机构重组,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需求,也使各个图书馆重新思考图书馆员的作用和技能。面对从资源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型,馆员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从事更为专业的活动。
理念引领和技术创新推动图书馆不断发展进步,共用平台为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也为各成员馆的服务创新开辟了更多的途径。虽然目前共用平台在应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磨合、完善,但相信更多共用平台的实践案例,将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共享共用平台建设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也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共享思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在新技术与平台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失去自身的专业话语,不要让技术捆绑图书馆的发展,而要让技术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服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