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编自:刘素清,廖三三.用户视角下数字资源质量精细化管理[J].文献与数据学报,2019.(2):3-14. http://wxysjxb.ajcass.org/Magazine/Show?id=69720
《文献与数据学报》2019年第2期刊发北京大学图书馆刘素清,廖三三《用户视角下数字资源质量精细化管理》。该文认为:数字资源由粗放式发展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后,图书馆需要站在用户视角,对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行精细化评估,以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数字资源质量。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从用户的视角,指出数字资源质量精细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了数字资源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四个问题:一是缺乏质量控制流程, 导致数字资源重复建设或内容缺失;二是缺乏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的细粒度分析;三是成本效益分析不精,影响采购决策;四是资源存档和永久使用问题堪忧。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改进措施。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国内许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已经形成规模,世界上主要的学术性数字期刊、数字图书等都已经被引进。数字资源由疯狂增长进入理性发展时期,为此,也需要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数字资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站在用户视角,对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行精细化评估,以找准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数字资源质量的过程。
数字资源建设中的主要质量问题。(1)缺乏质量控制流程 , 导致数字资源重复建设或内容缺失。目前,国内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大都是通过大宗交易(Big deal)方式购买的,通常是一个馆员负责若干个学科或某几个资源平台的采选,有的图书馆虽然设有数字资源建设小组或委员会,但大多流于形式,资源的评估、初选、复选和终审实际上由个人全权负责,基本属于单兵作战模式,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有的数字资源采购馆员在新订资源时根本不查重,在续订资源时根本不研究合同的内容变化,直接就签合同。因此,引进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资源馆员的职业态度和业务技能。近几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使得许多图书馆在年底突击购买资源,更无暇对资源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导致数字资源建设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数字资源重复建设(不同数据库内容交叉重复、区域或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重复引进),数字资源内容缺失(由于数字资源类型和层次较多,购买方式多元,资源动态变化,因此,数字资源内容验收比较困难。目前多数图书馆没有数字资源验收环节,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内容上的各种缺失。最常见的问题有资源平台上的内容少于提供商介绍或宣传的内容,有些资源收录的时间范围与提供商介绍的内容不符,资源提供商承诺的停订资源过往内容可获得性没有保障,等等。)。(2)缺乏对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的细粒度分析。目前数字资源使用情况分析总体上较为粗放,一般通过分别统计遵循 COUNTER 标准的各个资源平台的检索总次数和全文下载总量,累计得到图书馆资源使用的整体概况,即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也是打包分析的,比如,数字期刊通常只对整个资源平台的检索和下载量进行分析,很少再有期刊一级的细粒度分析。另外,缺乏按照学科、用户群的分项统计分析,也没有针对用户需求进行跟踪分析。比如,某用户或某学院极力推荐了某一资源,但其后续使用量到底如何,图书馆鲜有跟踪分析。(3)成本效益分析不精,影响采购决策。业界通常采用使用量 / 资源采购费(直接成本)的方法来评价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这是不完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数字资源成本应该包括数字资源馆员薪金、采集加工费用、设备费用以及文献采购的直接成本、资源管理、宣传与推广费等。(4)资源存档和永久使用问题堪忧。数字出版物的使用是通过图书馆采购网络使用权提供检索和获取服务。这种网络获取的方式,极易受到系统故障、网络故障、市场变化、自然灾害、恶劣环境以及地缘政治危机等因素的严重威胁,这使得数字科技文献实质上处于濒于损毁的状态,数字知识内容长期保存已成为关键战略需求。
数字资源精细化管理措。(1)基于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建立质量控制流程。依据数字资源的生命周期,建立质量控制流程,不同岗位的多个采购馆员根据职责和权限,共同对某一资源的引进负责,整个流程和进度在平台上可查看、监控。(2)加强协调采购与共享。数字资源的协调采购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整体布局。对于单个图书馆来说,必须结合本馆性质和服务对象,确定本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采购方针、目标,确定哪些是自己必须要采购的,哪些是通过资源共享即可解决的。保障、开放、合作和共享是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3)终结大宗交易垄断地位,多种采购方式并举。大宗捆绑交易独霸的时代应该结束了,未来的采购应该是多元化的,是由用户参与决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摈弃大宗捆绑交易采购模式,需要综合评估采购方式变化后的风险,并且做好风险防范预案,确保用户利用资源不受影响。未来数字资源采购要关注资源获取的即时性(just in time),即时性就是需要的时候再获取。(4)数字资源使用细粒度分析。代表性出版商数字期刊下载量细粒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数字资源的效益包括资源使用情况、教学成果、科研产出、社会影响等,其中有些是无形的,无法用货币计量,因此,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资源成本效益分析有一定困难。所以业界通常利用数字资源的购置经费(直接成本)除以使用量(检索量或下载量)做成本效益分析,数字资源利用得越多,单次使用成本就越低,经费的投入就越有效。成本效益失调的那些图书馆的资源采购者需要深深地反思,备用式(just in case)的数字资源采购模式必须变革,图书馆应立足本馆的用户需求,针对性地引进资源,并密切关注资源使用效益。(5)持续推进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永久使用。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超越了任何一个单独机构能够承担的能力,因此需要 DRAA 等联盟站在最终用户立场上,代表成员馆跟数据库商就用户权益的保障等进行谈判,就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进行规划与协调。联盟成员馆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向数据库商表达资源长期保存的诉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