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闲话视野

已有 2403 次阅读 2018-12-2 23:49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视野, 生活随笔

    视野一词,百度百科的释义为“空间范围或见识”,稍作拓展为“物理意义是指人眼固定地注视某一点或某一片区域时 ( 或通过仪器 ) 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即通过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同时也指人思想或知识的领域。”。

    物理意义上的视野与视力相关,对于我来说,视力一年不如一年。当前的视力,左眼0.5,右眼0.4。1999年刚参加工作时视力应该是正常的,2005年上研究生时,上课看黑板(或PPT)已感觉费尽,跑去配了副眼镜度数好像是150度。没戴多长时间,也没戴几次,弄丢了。之后再也没戴过,因为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似乎不碍事,也许习惯了。不是体检检查视力,不了解自己的视力如此糟糕。我为我的视力还是感觉到有几分“欣慰”的。我生长在较为贫困的山村,15岁之前,家里没有装电灯,用的是煤油灯,上高中的几年在县城上,与人合租人家的房子,用的是25瓦的白炽灯泡。高中阶段,我算是比较“勤奋”的,每天晚上的睡觉时间不会超过6小时,其余时间基本算是在学习、在用眼。上大学几年,也没用过台灯。我大哥在高中阶段就近视了,近视度数还比较高。如今看来,我大学毕业时没近视,算是“奇迹”。视力如此这般,视野大概也会是比较糟糕的,只是还不够自知。

    人的思想或知识层面上的视野。虽然年龄已逾不惑,但“视野”还是稀里糊涂。2011年有位老师对我的批评是“内心是十分坚硬的,这是一颗核心为自尊、主体是自负和而外表带有些许自卑的内心,热爱思考和内省的性格让这颗心具有了极强的自适应性,任何思想、学说、观点、方法都可以纳入到他已经成型的体系中来,以至于他学到的,可能并不是本来的,很像各类‘中国特色’。”“很舍不得‘倒空自己’,而是尽最大可能‘解释自己’,以至于他难以学到新的东西。”一方面我很珍惜这样的批评,另一方面亦试图省思自身。然而,八年来我并未参透,认为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刚参加工作时,因为长时间安排在书库,我曾向校领导写信“吐槽”,大意是要么让我留下来干点更适合我的工作,要么让我离职。后来,分管图书馆的校领导找我了,具体说什么,我记不起来,她除了告诉我学校马上要建设新馆之外,还对我说高校图书馆大有可为,需要拓宽视野。1999年底,我参观了徐州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其时为新馆刚建好),据介绍投入为3500万元,是其时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图书馆。较为有效地提高了我对高校图书馆的认识。老领导的话,对我的触动还是比较大的,近20年,我一直在努力拓宽视野,更好地走进/走近图书馆,国内各级各类图书馆大约早已超过100家,有的还去过多次。参观学习是一种方式,了解馆史亦是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淘了数十本与图书馆史相关的图书。

    研究生学习阶段,我选择了脱产三年,那个阶段我特别希望多读点哲学书,很遗憾,我发现西方哲学书我根本读不进去,后来重点选《道德经》诵读。还被一位对儒释道均有较深见解的亦师亦友的黄建年先生“逮”到了,向其他老师推介说我对《道德经》有研究,令我惭愧不已。那段时光,与黄建年先生及其他几位攻读博士的老师晚饭后在南京农业大学操场内边散步边聊天,聊思想聊治学聊历史……我多是“倾听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些许自卑的内心”很客观,与我的成长环境、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等密切相关,而且可能会伴随一生。兼收并蓄但保持独立思考,也许是适合我的。《道德经》的一些思想似乎略有感悟。追求进步或更好地进步,见贤思齐也是我所努力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49529.html

上一篇:再话学术图书出版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
收藏 IP: 117.92.98.*| 热度|

2 郑永军 张叔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