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图书馆员专业阅读该读什么?

已有 3233 次阅读 2017-7-13 11:12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专业阅读, 图书馆馆员

   本文所指的图书馆员,指图书馆从业人员。我国图书馆员队伍的构成很复杂,经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或系统培训的人员比例并不高。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图书馆发展的驱动力源于用户需求及技术进步,图书馆正在从以物理馆舍和印本文献为特征的传统图书馆,走向以网络和知识服务为标志的新型图书馆。关于图书馆员专业阅读该读什么?是一个有一定关注度的问题,但同时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

   前一阵,圕人堂有成员提出希望阅读业务培训方面图书。图谋做了两个辑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辑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65356.html )和21世纪图书馆学丛书辑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65358.html)。此外,因有成员提出希望阅读电子书,图谋在群文件中分享了自身的4本电子书,是找人帮忙弄来的,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上传群文件。类似的微行动、微努力,多多益善。

   关于馆员阅读的话题,相关研究与实践有不少,推荐一篇相关文献——杨俊丽《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这篇文献是针对高校图书馆员的,对其它类型图书馆员亦有一定参考价值。针对不同类型馆员的推荐阅读书目,印象中也有,有的是针对面比较广的,有的是针对具体某馆的。此外,还有不少馆搞过“图书馆员应知应会”活动。图谋若干年前曾在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员应知应会知识问答》基础上编撰过:应知应会图书馆知识简明问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346597.html。

    关于馆员专业阅读相关电子书的分享。当前,关于信息的分享,作为“群主”的角度,知识产权方面的“度“很难把握。基于此,一方面,圕人堂特别期待成员分享原创内容;另一方面,希望圕人堂成员合理使用有关资料(比如仅供个人学习使用,勿公开传播等)。关于图书电子书的分享,因为我自身也出过几本书,加上做数字资源采访工作(与数据库商有打交道)。我知道这块是很容易构成侵权的。比如过去作者与出版商签订的出版合同“许可使用的权限”有效期一般为5年,后来改成10年。也就是作者在合同有效期内,也不是完整的知识产权拥有人。假如作者提供公开获取,那就侵犯了出版商的利益。关于图书电子书的分享,因为我自身也出过几本书,加上做数字资源采访工作(与数据库商有打交道)。我知道这块是很容易构成侵权的。比如过去作者与出版商签订的出版合同“许可使用的权限”有效期一般为5年,后来改成10年。也就是作者在合同有效期内,也不是完整的知识产权拥有人。假如作者提供公开获取,那就侵犯了出版商的利益。

   种种原因,关于“图书馆实务”方面的图书越来越少。其中一个原因是,图书馆业务随着图书馆业态的变化在频繁地“转型升级”,传统的较为常见的业务(比如编目、流通等)受到了强烈冲击。另有一些知识与技能有特殊要求的业务,格外小众,比如图书修复(尤其是古籍修复)。当前,图书馆之间的不少业务几乎是各行其是,“对话”或“对口交流”比较困难,从频繁重组的馆内机构设置可见一斑。基于上述实际,关于图书馆实务方面的学习,更多的需要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选择性地学习。其中有些问题,现有的文献亦提供了“参考答案”,亦可关注与参考。


延伸阅读:

杨俊丽.高校图书馆员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4):55-59,115.

摘要:通过统计图书馆员专业图书的借阅量,调查馆员阅读纸质和数字化专业信息的情况,结合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图书馆员在专业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馆员专业阅读的策略,包括:培养职业情怀,推出榜样人物;加强阅读研究,拓展国际视野;加入阅读活动圈,关注图书馆界的博客、论坛;阅读高被引文献,学习高产作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66095.html

上一篇:肖希明:对图书馆学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建议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