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已有 5719 次阅读 2017-6-9 15:42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圕人堂, 图书馆学, 情报学, 图书馆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校图书馆发展蓝皮书 2015._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244-271.

   《高校图书馆发展蓝皮书 2015》一书,最后一章为“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由重庆大学图书馆彭晓东书记、兰州大学图书馆沙勇忠馆长、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顾萍馆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安徽大学图书馆储节旺馆长等人撰写。该章节反映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在技术、服务、管理、人才、合作共享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从技术发展趋势、服务发展趋势、管理体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合作与共享联盟等五个方面进行宏观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一、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高校图书馆各项功能与服务得以实现的基础。一方面,信息技术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社科地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和运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技术应用更加广泛(服务技术、行业应用、资源组织、应用系统、图书馆新形态);技术系统的集成发展;智能图书馆技术的探索;计算技术的深入应用;个性化服务技术的推广。

二、服务发展趋势:作为高校知识中心、学习中心和交流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和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进程中,主要呈现出服务管理的规范且社会化、读者服务的个性且智能化、信息服务的泛在且协同化发展趋势。(1)服务管理的规范且社会化趋势(服务管理规范逐步建立、资源服务社会化趋势逐步增强、资源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延伸);(2)读者服务的个性且智能化趋势(个性化读者服务发展日渐深入、智能化读者服务应用日渐普及、专业化读者服务提供日趋推进);信息服务的泛在且协同化趋势(强调泛在化移动信息服务发展、强调精细化科研情报服务提供、强调协同化深度服务咨询);

三、管理体制创新:(1)理念创新;(2)机构改革;(3)运行机制优化;(4)组织文化建设;(5)管理手段升级(数据统计平台,业务文档网络共享)。

图书馆的理念要以创新为基础,既要有前瞻性和全局性,又必须切合实际、便于操作,最终引导图书馆形成具有特色的、不断追求卓越的核心服务能力和态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0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全面思考转型与变革发展、认真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站在战略的高度,借助馆员头脑风暴的形式,集思广益,重塑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全新服务理念:“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咨询无处不在,馆员走进学科;技术支撑服务,科研推进发展”。该理念分别从馆舍内服务的便利性,馆员走出图书馆、进入院系和学科以及借助科研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三个层面,对图书馆的服务给出了定位准确、便于操作的行动准则,为推动泛学科化服务体系起到了极为重要和有效的指导作用。P256

四、人才队伍建设:(1)人才队伍呈现若干新特征(学历趋高,专业化特征日益凸显;素质趋高,一专多能成为基本要求;学生馆员和外包人员成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有力补充);(2)人才队伍培育方法将不断创新(实践培育、科研培育、项目培育、协同培育);(3)人才队伍建设将引入更多的激励制度(多途径的升迁通道、更人性化的上班制度、更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更多地参与图书馆决策管理)。图书馆学术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实践培育——通过在现有岗位,开展新业务,不断摸索、自学或师傅带徒弟等方法,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及相关能力,或组织参观学习其他馆或其他相关业务单位、部门的经验,甚至派人去相关单位或部门定岗实习。这些参与实践、亲自动手和体验的方法,是提升能力最好,也是最快的方法。

图书馆在迎接新生事物的同时,逐渐突破了图书馆原有的边界,开始实现图书馆的转型发展,展现出以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内容知识化、服务手段智能化、服务模式虚拟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大学图书馆形态。要求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在继续强化现有的业务技能基础上,拓展相关的业务知识和能力,朝一专多能方向发展。

五、合作与共享联盟:(1)出现以业务为导向的新型联盟,联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联盟建设突破行业壁垒,向产业联盟方向发展;(3)联盟服务突破系统壁垒,跨系统合作频繁;(4)联盟业务走向精细化,特色优质服务成为联盟发展的增长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059889.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161期 20170609)
下一篇:当前图书馆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1 李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