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方舟子的同龄人,了解新语丝是从97年开始的。我对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必须看新语丝网。
工作很忙,如果上网,就只是看新语丝、新浪体育中的网球与棋牌、郎咸平说以及我们小区的内部网这四个网站。连科学网我都很少来。
我住在广州,这是一个中青年人较多,家庭小孩子大约在1-8岁、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人所住的小区。五年前还有一些较高级的事件发生,比如,组织伏击队,专门在小区附件打击当时广州极凶的飞车党;组织了抗议开发商欺骗性的规划路成功等。
但是,每当我转发方舟子的文章。不管是科普的,还是打假的,遇到的阻力是如此之大,无法相象。在众多的回复者中,能相互理解的不会超过10个人,逻辑上能讨论问题的不上10个。而从统计数字上看,常上网者至少150人。从2005年到现在几乎7年的时间,我希望在小区里建立一个讨论科学的小团体,能理解打假的小团体,但始终不成。
我常想,这样的小区是这么的困难,其他地方是不是更难?如果说这么小资的地方是最难的,那中国不是很想达到小资的水平么?那未来不是很糟糕?
当然我还在努力。这种事情怎么能放弃呢。我没有精力象方舟子一样在全国范围里做工作,在一个万人小区里,做点工作还是可以的吧?
仅仅在这个万人小区,200个左右的常用帐号里,我尚且感到困难,可想而知目前方舟子的压力。
一个正常的人,既不能,也没空象水军一样去刷屏,那现在的网络中垃圾成堆的状态应该如何去对付?我觉得这是新语丝读者必须去思考的问题,新语丝读者,不可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我不禁佩服起新语丝立网的基本思路:这个阵地是我的,怎么能按别人的意思去发稿,怎么能任意地登别人的稿。这正是新语丝这个阵地在目前中国现状下,能保持纯粹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不禁想起“被昏蛋赞美”相似的命题“如何守住自己的阵地”,“如何再来两个类似的网站”?
虽然看似挺韩,挺中医的人很多,但实际上,转变的人是个正的绝对数字。因为,客观地看待世界变成主观地看待世界的人应该不会多于主观到客观的人。
从前年起,每年给打假基金捐几百元,我也不想去了解这两个基金之间的区别,或者它分别叫什么基金,总之,只是想尽一点力而已。 如果有需要,比如网站等,是不是再设立一个基金?大家再支持?我知道每个人几百元不够,但如果每年5位数没能力,多一点的4位数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197-582864.html
上一篇:
我为什么提“做中国人的质谱仪器”?下一篇:
钓鱼岛问题的两个小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