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dlu 时间不多,有空才来;个人意见,随意发言;欢迎批评,有错必改。

博文

对媒体宣传、科普工作的思考

已有 2117 次阅读 2019-3-30 17:01 |个人分类:思想火花|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经过几次采访,我们发现,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向公众普及,要照顾很多方面:
      1.  用词要求简单、易懂,不能用专业词汇。
      2.  他们耐心有限,几分钟内要了解问题。
      3.  要放大到公众听得懂的大领域,不能太细分。
      4.  成果要有一点级别,全国领先、国际先进之类。
      5.  不能只是一个技术点,要放大到解决一件事情。
      6.  即要照顾公众感受、政府宣传、管理部门的需求,也要接受科学家的审核。
      在此基础上,相当困难,有时是矛盾的,有时是不可调和的,在专业上犯错也是显而易见的。说小了是吹牛,说严重了是严谨性和科学性,有时甚至把别人的工作也包进来了。
      比如,灰霾这么大的问题,仅来源的定义问题,不同的出发点就有N种分类法。但对公众来讲,只有听得懂的才能接受,他们时间还有限,听不得你详细解释。你如果想认真地讲:“其实啊,以前某某科学家已经做得很好,我们只是在哪里进行了仪器改进;我们的成果,只是在什么什么情况下有效。”根本就没门。
       因此看起好象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做的,都是你解决的,全解决了,且解决得最好。有一个比较好的说法是,其他科学家都被代表了,这是对公众宣传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媒体过分吹牛,就会把科学家也放在火上烤。
       科普则好一些,长期的,一个个概念进行了解,一个个小事件进行解剖,展览馆也会让人有时间慢慢地按小时计地讲解与观看。
       当然,也正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事情要改进,或说,认真做事情,还有很大的空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197-1170541.html

上一篇:对“颜宁去普林斯顿大学任职”的最简单解读
收藏 IP: 223.73.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