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经济真相系列——为什么写“经济真相系列”

已有 1388 次阅读 2023-4-12 22:55 |个人分类:经济真相|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世界上不缺人,不缺技术,不缺资源,什么都不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贫困中,为什么人类活得这么累?希望从经济学方面找一些原因,而不是从“人性恶”的维度分析。

2、西方经济学有很多的理论,而且各个理论之间存在打架现象。每个理论都不完备,每一个理论都有应用的条件,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有必要分析某些理论可能被滥用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理论有很多种,类似人类用于治病的药物。每一种药对应着相应的疾病。如果按老习惯,老做法,就有可能吃错药。疾病不仅没有治好,反而加重病情。

3、根据当下情况,发展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a、经济发展有一个约束——科技。在某个科技下,经济发展有顶点,有最大值。假如在这个时候,政府不断发行货币刺激经济。因为经济受科技制约,无法再前进。而货币超发行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如果按这种方式理解“滞涨”现象,就更容易让人理解。

      b、现代经济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在城市布局、产业布局、劳动保障、产品质量等等方面,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提高管理效率。以“人”为中心,发挥人的才能,提高科技水平是最终的王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推动科技发展得是“人”。只有让“人”衣食无忧,过得舒心,“人”才会推动科技发展。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实际上已迷失了方向。

      c、凯恩斯方法的原理和缺陷。企业主办企业是为了赚钱,但是“货币”就那么多。假如货币全部让企业主赚走,导致普通人没有“货币”,从而引起消费不足,经济自然衰退。这就是马克思提到的经济危机。

     资本家如同大海,劳动者如同大地。大地上的水沿着河流入大海。政府就要如同那太阳,蒸发海中的水,以雨水的形式降落到大地上。从而保持着循环。政府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税收、借贷、发新货币。而降落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说大搞基建、给每个人发货币。

      凯恩斯方法存在致命的缺陷。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只有举债或者印钱来搞投资,搞福利。政府债务不断增加,货币也印的越来越多。资本家发现不要太多的竞争,不要怎么搞科技也能搞到钱。资本家不断赚钱,转手借给政府。政府也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借钱、印钱、收税。

      资本家不重视科技,政府没钱支持科技。科技发展缓慢。由于科技是经济的天花板,科技不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被科技束缚住,肯定要停下来等科技发展。可政府又不断印钱,自然出现经济发展停止,通货膨胀严重的“滞涨”现象。

         d、资本家赚钱后为什么变成守财奴? 科技发展很慢,而资本家钱赚得很快。资本家赚了钱,不可能全部投资出去。因为经济受科技影响,有科技天花板存在,资本家投资只能打水漂,没有意义。

         资本家为什么不投资科技?还是科技发展慢,投资风险大,不是所有人能玩的。资本家手里钱又太多了,怎么办?所以顺势搞金融市场,金融期货,吸引资本家把钱投入到金融领域。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市场繁荣的一个主要原因。

        e、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经济发展不仅仅依靠科技发展,而是完全在科技约束下发展。假如没有科技发展,凯恩斯主义、自由主义根本无法起作用。科技停滞,采用凯恩斯方法,就是前面提到的结果:政府负债大增,货币超发严重,税收处于高位。假如科技停滞时,采用自由主义方法,就是贫富差距快速扩大,爆发经济危机。  

         凯恩斯方法提倡政府更多介入经济活动,管控增多。这导致企业竞争降低,躺平。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企业虽然躺平,依然有钱赚。时间久了,问题自然出现。政府负债严重,货币超发严重,税收处于高位。二战期间,各国大力发展科技。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这波科技红利基本消耗殆尽,科技碰到瓶颈。经济出现“滞涨”问题。

       凯恩斯演出上半场,自由主义开始下半场。自由主义提倡市场竞争,反对政府过多干预。导致企业不得不打起精神来,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利润率降低。由于竞争,企业不得不投资科技,开拓新市场,提高效率。企业主的科技创新对经济有极大促进作用。假如美国马斯克真搞成功,进入太空,肯定能极大拉动世界经济。现在的chatgpt,也让大量企业增加投资,拉动世界经济。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科技注意最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永不过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346-1384013.html

上一篇:什么是生命?——乱扯一下生命起源
下一篇:经济真相系列——实现哈耶克和凯恩斯的统一
收藏 IP: 223.19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