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一项来自 Plos One 的研究估算了将美国、英国、荷兰的科研经费改为平均分配所产生的影响。
编译作者:高正 / Indiana University
原文作者:Vaesen, K., & Katzav, J.
素材推荐人:张琳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图文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谷歌
当前,世界各国的科研经费分配基本都取决于同行评估的结果。这种评估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呼吁改革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的声音越来越多。
具体怎么改?有人认为,将研究经费平均分配给符合资格的科学家们。反对者声称,这种平均分配主义将会导致科研资源的稀释,从而降低科研效率。最新的一项来源于《Plos One》的研究发现,根据美国,英国和荷兰等国的科研经费分配现状的分析和预测,『平均分配』应占有一席之地。平均分配后,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们,仍然能够得到充分的经费支持。
平均分配的意义何在?
近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对同行评议制度表示不满。同行评议花销巨大,评议结果极不稳定,还对于申请者的性别,所属单位,级别,年龄和声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导致最后科研经费的分配的决定因素,不在于申请项目本身的好坏,而取决于申请者本身。
同行评议的缺陷会导致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入到资深的科学家团队中去。然而,边际效用递减,对于资深科学家而言,每增加一分钱的研究经费所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小。同时,年轻科学家的成长受到抑制。
平均分配,会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能有效的避免分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让更多的科学家从中受益。
平均分配会有什么影响?
科研经费平均分配的方案尚没有被广泛采用,因此,很难找到经验作为参照,只能基于已有的数据预测平均分配会产生的影响。首先,需要预测不同的科研机构里科学家的年平均经费数额。其次,看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受到的影响程度是否相似。最后,计算科学家的经费对其培养博士生,博士后,甚至差旅和设备采购产生的影响。
为了阐释平均分配模式产生的具体影响,Vaesen等人选取了荷兰,美国和英国作为案例。
荷兰
2014年,据统计,荷兰所有科研机构的各项来源的科研经费一共有7亿余欧元,这些经费一共分配给一万名左右的符合条件的科学家。根据荷兰政府的政策计算,培养一名博士生平均每年花费3万欧元,一名博士后每年花费6.5万欧元。而据统计,每名荷兰科学家平均需要培养0.89名博士生和0.41名博士后。在不同领域,这些花费的数额大小又略有差异。
平均分配经费之后,一名科学家在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中,折合汇率后,会享有50万美元的经费,除去学生培养的花费外,用于差旅和设备的花费还有16万美元。
不同的学科领域可以根据所需花费程度分为低成本学科,中等成本学科和高成本学科。同理,假设一名科学家致力于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中,在低成本学科,每名科学家的五年总预算为29万美元,能剩余12万美元用于差旅和设备;在中等成本学科,每名科学家的五年总预算为45.5万美元,能剩余15.4万美元用于差旅和设备;在高成本学科,每名科学家的五年总预算为71.5万美元,能剩余18.9万美元用于差旅和设备。
美国
美国政府于2011年共拨出科研经费380亿美元给30余万符合条件的科学家。同时每年培养一名博士生约需花费4万美元,培养一名博士后需花费5.6万美元。统计发现,每名科学家平均需要培养0.64名博士和0.21名博士后。在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中,每名科学家会有60万美元左右的经费资助。除去培养学生的花费外,用于差旅和设备的花费能剩余40万美元。
英国
2013年,英国各项科研经费一共支出约17亿英镑,但是由于缺少数据,很难估测出符合条件的英国科学家人数。据统计,培养一名博士生每年需要1.7万英镑而博士后需要2.8万英镑每年。在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中,每名科学家的经费预算将会有36万美元,除去培养学生的花费外,根据不同情况,用于差旅和设备的花费能剩余14万到22万美元左右。
这么看来,荷兰、美国和英国如果采用平均分配科研经费的方案,这些国家的科研仍然会继续前进,科学家不会因为缺少经费而无法开展研究活动。
但是,科研经费主管部门采纳平均分配方案会有很大的阻力。阻力主要来源于当前科研经费分配方案的受益者,他们或是获得了更多的经费,或是在同行评议中掌握投票权。
Vaesen, K., & Katzav, J. (2017). How much wouldeach researcher receive if competitive government research funding weredistributed equally among researchers?. PloS one, 12(9), e018396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