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你为署名问题焦虑过吗? 精选

已有 11883 次阅读 2017-11-24 09: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与杨振宁(按姓氏排序)因合作中署名先后的问题放弃合作,甚至交恶,足见署名问题有多敏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合著不如自然科学那么常见,但近年越来越频繁。合著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署名问题,学者们普遍感到焦虑。我们能做些什么?

编译作者:闵超 / 南京大学             原文作者:Taylor & Francis Group

素材来源:王贤文 / 大连理工大学       图文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中的论文

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与杨振宁(按姓氏排序)因合作中署名先后的问题放弃合作,甚至交恶,足见署名问题有多敏感。Taylor &Francis Group针对62个国家的894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调查,有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合著越来越普遍

56%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合著频次比他们研究生涯开始时更加频繁,在他们研究生涯的早期阶段,约有50%的论文只有一个作者,而这一数字现在下降到27%,一篇论文拥有两位至三位作者是现在最普遍的情况。

合著频次之所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学术环境下,研究者(尤其是处于职业初期的研究者)不断发表新论文成为他们职业晋升的必要条件,而合著成为快速满足这一条件的一个对策。第二,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资助的增加,学术合作乃至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便利。第三,科研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日益频繁,一些大型的跨学科项目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第四,学术界普遍认可、有时甚至鼓励合著,合作能力被视为研究能力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署名?

为什么散文、随笔、诗歌等文艺作品中常常不出现真名,而学术论文中不仅要出现真名,而且要尽可能出现在重要位置?前者小编真不知道,但后者一定是为了拿奖金(不对,其实主要为了获得认可)。

一篇学术论文的作者身份声明了研究人员对一项原创研究的贡献,以及相应的道德与法律权利。在学术共同体中,作者信誉如同学术通货,对于研究人员的职业晋升、项目资助以及业绩评估的至关重要。署名以及署名的位置对于研究人员而言极为重要。因此,作者署名的问题在学术圈一直备受关注。

怎么署名?

合著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在于如何确定作者以及作者次序。

首先,确定作者。一位学者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被包含进一篇论文的作者列表中?受访者认为,在理想情况下,以下条件可以表明一位学者达到了足够的贡献:

·      负责某个研究项目的构想和设计

·      负责研究数据的分析与揭示

·      起草论文或者在修改方面做出实质贡献

然而,这项调查显示,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在理想情况下,研究者的资历在决定合著关系的过程中并不重要。然而实际上,尽管资历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但是仍然产生影响。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作为博士研究生的指导老师、项目资助的负责人、或者能够决定最终是否发表论文的人。

其次,公平地列出作者的次序。作者应该如何排序,应该按照姓名字母、资历、知识贡献水平还是其他因素?当一个项目并没有一个主要的贡献者时,如何实现公平排序成为一个难题。有人认为所有人都应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有人认为应该按照作者姓名字母排序,也有人提出一些其他方案,例如将论文手稿的作者排在第一、将研究想法的提出者排在第一、团队成员轮流作为第一作者等等。研究者认为,作者的相对资历不应该影响作者位次的排列,不过一些受访者表示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挂名与代笔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否意味着一些被署名为作者的人实际上没有多大贡献,而那些做出实际贡献的人却没有被署名?这项报告显示,前者比后者的情况更多。不过,人文社科的受访者认为这两种情况在他们的领域中都不是很常见。相比之下,受访者更加认为一些资历老的学者的收获常常比付出更多。尽管老资历的学者为新人提供了支持(例如,挂名更有利于发表),但是这些支持常常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足以让他们成为一篇论文的作者。

署名问题中,我们能做什么?

这项调查的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研究机构的层面上,我们其实可以为解决署名的问题做很多努力。

只有1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在所属的研究机构中受到有关合著的培训或者指导。也许正是因为缺乏正规培训,36%的研究者不知道他们所在机构的科研伦理政策中是否涉及了有关作者署名的问题。

在科研机构提供更多培训与指导的同时,学术期刊也能对署名问题进行干预。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如果编辑与审稿人发现某位作者的署名与其对论文的贡献不一致时,他们会介入此事。一些期刊已经通过CRediTCASRAI贡献者角色分类体系)等方式要求作者明确写出他们各自的贡献。

调查问卷为期刊列出了一些候选建议,不过没有任何一项建议获得绝对支持。例如:确认每一位署名作者都对论文付出了实质贡献、确认论文是所有作者工作的结果、详细说明每位作者如何对论文付出了实质贡献。这些操作已经被部分期刊采用。但是,受访者普遍认为,这些建议也许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因为它们都依赖于通信作者是诚实可信的。

Taylor &Francis Group的白皮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总体而言,署名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者的诚信,以及制度与伦理对于失信的严厉惩罚。我们对于署名的焦虑来源于得失心与信任感。学术道路曲折悠长,如果你不是跟李政道和杨振宁先生一样奔着诺贝尔奖而去,不如放宽心享受学术生活每一天。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17). Co-authorship in the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 globalview. http://authorservices.taylorandfrancis.com/co-authorship-in-the-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86592.html

上一篇:科学中的『黑天鹅』
下一篇:h指数多高才能评上教授?
收藏 IP: 183.157.162.*| 热度|

5 朱晓刚 王兴民 武夷山 杨顺华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