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十年磨一剑』值得倡导吗? 精选

已有 7543 次阅读 2017-6-1 09:3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我们常常批评以数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模式催生了大量学术垃圾,但我们忽略了这种模式也催生了大量高被引论文。一项实证研究表明,对于学者而言,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则其拥有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从这个意义上看,倡导『十年磨一剑』时应当更慎重。

编译作者:闵超 / 南京大学                      原文作者: Sandström,U.,& van den Besselaar, P.

素材推荐人:张琳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图文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中的论文(不同学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与论文产量的关系)

『质量』与『数量』似乎是一对矛盾,二者不能兼顾。在发表策略的选择上,科学家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发表论文总是多多益善吗?还是说,这样的策略选择将导致库恩所说的常规科学,从而是低影响力的成果?

很多批评的声音都认为,我们应该以质量为主导,而避免追求数量。片面追求论文的数量,将导致科研系统瓦解。然而,另一种观点也同时存在,即突破性成果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因此,更多的尝试也就意味着有更大的可能。这种观点有一个很好的佐证: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往往远超普通科学家。

质量很重要,数量也很重要

来自瑞典的两位学者,基于48,000名作者的论文及其引用数据,调查了科研产出率与高被引论文之间的关系。他们分析的结果显示:数量也很重要。

他们从Webof Science数据库中搜集了瑞典科学家在2008-2011年间发表的74,000篇论文,以及这些论文到2014年的引文数据。为了区别不同的科学家,他们通过自动的代码与手动的方式相结合,对科学家进行了姓名消歧处理。这些论文被根据学科和被引用的次数进行了分类。

发文越多,高被引论文越多

如上图所示,几乎所有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都随着论文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般而言,一位科研人员的论文产量越高,他/她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也会越多。更进一步,图中还显示,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心理学的论文产量加速促进了高被引论文的增加;环境科学与生物农业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随论文产出常速增加;社会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则减速增加;而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以及人文科学高被引论文显示出增长的极限。

他们还对高被引论文与论文生产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在不同的高被引论文阈值下,二者都显示出明显的正向关系:对于前1%的高被引论文,相关系数为0.5;对于前3.5%10%以及37%的高被引论文,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780.88.

不同的学科领域,其科研生产率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利用学科领域各自的平均值对论文生产率数据进行规范化或许有所助益。学科规范化之后,之前观察到的关系同样显著,这进一步证明某位研究人员产出的论文越多,其高被引论文也将越多。

这项实证研究表明,不仅仅科研生产率(论文数量)与影响力(被引次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高被引的论文来说,结果也是如此,即论文数量越多,影响力大的论文数量也越多。

倡导『十年磨一剑』时应当更慎重

从实证数据上来看,『十年磨一剑』并不是值得倡导的科研评价方式。当前科研系统中日渐走高的论文数量不仅仅意味着以数量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催生了大量学术垃圾,也意味着数量孕育了质量。因为,数量的增长极大地增加了突破式创新和重要发明出现的概率。


发文越多,影响力会越大吗?

[1] Kuhn,T. S. (1975).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Revolutions: 2d Ed., enl. Universityof Chicago Press.

[2] Sandström,U., & van den Besselaar, P. (2016).Quantity and/or Quality? The Importanceof Publishing Many Papers. PloS One,11(11), e016614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58343.html

上一篇:双一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雄心的计划
下一篇:你是否厌倦了当前的论文审稿制度
收藏 IP: 183.157.162.*| 热度|

9 梅卫平 迟延崑 武夷山 俞立平 ericmapes wqhwqh333 brns zjzhaokeqin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