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苏格拉底“洞穴比喻”的寓意

已有 5073 次阅读 2019-2-21 10:3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文章来源:转载

苏格拉底“洞穴比喻”的寓意

96 

蓝蝶landie  2017.12.17 



“设想有一群人生活在一个长长的地下洞穴里,面朝着洞底。他们孩提时代就住在那里。他们从头到脚都被锁链捆绑着,所以无法活动。他们只能直视洞底,因为脖子上的锁链使他们无法回头看到位于后上方的洞口。”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燃着一堆火,在火与这些囚徒之间是一条崎岖的小路。而且你可以看见,沿路边有一堵矮墙,就像一道可以演木偶戏的屏障。”

“我看见了”格老孔一边说,一边仔细琢磨苏格拉底想出这个图像的意义。“

请再设想一下。”苏格拉底接着说,“有些人扛者各种石制,木制,和其他材料制成的人像和动物像沿着那堵墙走动,把他们的影子映在墙上。”

“这是一幅奇特的图像,他们也是奇特的囚徒”,格劳孔说。

“是的”苏格拉底说,“的确很奇特。这些囚徒只能看到木偶或自己的影子,他们是被火光投射到洞底上的。”

“没错”格劳孔说,“假如连头都不让他们转一下,那么他们除了影子之外还能看见什么呢?”

“完全正确。”

“在他们眼里”苏格拉底说,“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几乎没有真理可言。”

“肯定是这样。”

“现在”苏格拉底说,“再设想其中一个囚徒获得了释放。他的束缚突然被解除了,他可以站立起来并转过身去,走向光明。你认为他会有什么感觉

“我想他一开始会被耀眼的光芒刺痛眼睛,并且感到沮丧。”格劳孔答道,“他再不能用囚徒看待影子的方式来看待眼前的真相了。”

“是的!”苏格拉底表示赞同,“但他的视野会变的清晰起来。尽管真实的阳光会让他眼花缭乱,但他会逐渐适应它,痛苦和烦恼都将成为过去。他将学会分辨墙上的影子,水中的反射和真实的东西。”

“我看得出来这是事实。”格老孔说。

苏格拉底接着说“接着他将凝视月光,星辰和灿烂的星空。最后他终于能直接观看太阳,而不仅仅观看它在水中的倒影。”

“他将发现太阳才是光和热的源头,他将回忆那个洞穴,洞穴里的囚徒,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墙上的影子来构造自己的世界。他会怜悯他们。

“是的!”格老孔说。

“请再想一想!”苏格拉底接着说,“假如这个人在看见了阳光灿烂的世界后,又被送回原来的洞穴并被从新捆绑起来。那么他将看不清洞穴里的任何东西,直到他的眼睛再次适应那里的黑暗为止。”

“那些一直呆在洞穴里的囚徒会认为他的眼睛瞎了。他们会说他出洞走了一遭,居然把自己的眼睛给毁了,以后对出洞这样的事最好连想都别想。他们还会说,假如有人企图释放他们并把他们送到光明的地方,他们将予与拒绝。”

现在轮到苏格拉底解释这个奇怪的洞穴比喻了:

有时候人有机会抵达更高的世界并发现事物的真相。当他呆在上面的时候,他会怜悯那些仍然呆在洞穴里可怜的囚徒。但当他返回洞穴之后,他会对上面的光芒感到茫然,并且从新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他还要遭受那些一直住在幽暗世界里的囚徒们的嘲笑。

现在轮到我来解释苏格拉底这个奇怪的洞穴比喻了:

其一,一个人能够认识真理,不是因为他的智慧和创造力,而是因为他的自由,造就天才,外因比内因还重要。所以,创造自由的环境,创设学习的开放的氛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增长一个人的见识,是多么重要的前提。

其二,一个人的认识真理,一个灵魂要迎来光明,必然是自己走出去,必定是自己的灵魂去面对真实的存在。这一点对我们对教育教学尤有启发,你告诉孩子很多,孩子未必能懂,你设置活动,让孩子自己去面对,才有可能真正学到、悟到东西。

其三,绝大多数人是不追求自由的,他们是现实主义者,而非理想主义者,他们爱惜性命,害怕未知。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对于这样的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打破原有的环境,把洞穴打开,让阳光照耀。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63378.html

上一篇:[转载]我国“蓝色粮仓”关联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转载]明年我国的这个会议至关重要!三分钟带你了解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曲折经历
收藏 IP: 101.80.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