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中国博士后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已有 1251 次阅读 2019-2-11 06:5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中国博士后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转自:大学从未如此有料 青塔 2019-02-10 来源:科学网陈德旺博客


最近学术界开会,一个热门的话题就是博士后待遇大幅提高了。博士后年薪最高60万,平均30万左右,还不用上课,确实很有诱惑力。有些教授甚至开玩笑说要辞职去做博士后。也有专家认为师资博士后=Paper Producer。我认为博士后的待遇早就应该提高了,现在调整虽然幅度较大,也算是对以前博士后待遇过低的一种补偿。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博士后制度: 1984年5月21日,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向邓小平同志建议,借鉴国外的博士后制度,在中国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小平同志当即表示赞成。同年11月,我国试行博士后制度的帷幕正式拉开。1985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实施博士后制度(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8D%9A%E5%A3%AB%E5%90%8E%E5%88%B6%E5%BA%A6/705395  )。

  我国博士后制度经过35年的发展,一直为博士后待遇过低,难以吸引优秀博士留在国内深入研究,而成为“鸡肋”。 积弊已久,终于在新时代得以更正。今年的博士后待遇大幅度提高,可以说中国博士后的春天终于到来了,具有以下几点明显的好处。

首先,可以激励广大研究生读博士,进而申请博士后。现在优秀的硕士生不愿意读博士,或者不愿意在国内读博士,已经是当今一种明显的科研现象。博士后待遇大幅度提高,将会对现在的研究生产生很大的正面引导作用。因此,博士生的生源质量将有很大提高。重视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科研人员,的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其次,美国科研领先的关键所在就是大量优秀的博士后依然在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记得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的时候,经常去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参观访问。该实验室是诺贝尔奖的摇篮,一般2-3年就会出现一个诺奖得主。在美国国家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基本都是从世界各地招聘来的训练有素的博士后。他们招之能战,战之能胜,工作效率高,工作成果多,当然待遇也不错。美国博士后的待遇一般为5-6万美元,最好的有10万美元左右。国内博士后待遇提高后基本能做到与美国的待遇持平,这样很好。不仅能吸引国内的博士毕业生,相信对其他国家的博士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这样,我们就可以选天下英才而用之。 

最后,博士后作为成年人,一般都在30岁左右,正处于积蓄少,家庭负担重的阶段。博士后待遇提高有助于博士后没有后顾之忧的从事科研工作。30岁-35岁是一个创造力最旺盛的年代,很多科学家的重大成果都是这个时候涌现的。给博士后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不用受烦杂教学的羁绊,心无旁骛的从事科研工作,是为今后我国出现重大科研成果创造条件和机会。

总之,我为在新时代博士后待遇大幅度提高点赞,为博士后的春天终于到来欢呼。唯一的遗憾就是我们当年博士毕业没有赶上新时代。而且,目前2年的博士后阶段还略微短了点,如能设为2-5年的弹性制更好。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61573.html

上一篇:[转载]刘兵 | ​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
下一篇:[转载]央视CCTV告诉您:被刷屏的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真相!
收藏 IP: 180.164.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