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没有北京上海香港的最新世界地图,你信吗?

已有 5118 次阅读 2015-3-14 18:09 |个人分类:地理大发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利玛窦, 坤輿万国全图

今天,有人送你一张地图,他说是目前最新的世界地图,刚刚完成。地图上,北京的位置标注“元大都”,南京标示为“金陵”,没有上海,香港,华盛顿,纽约。你相信吗?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人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

可是,400年前,出生在文艺复兴高峰期那位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呈献给万历皇帝的《坤輿万国全图》,正相当如此。《坤輿万国全图》没有教宗领地(Stato Pontificio),没有托斯卡纳(Tuscany),佛罗伦萨(Florence)等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名,是不可思议的。


《坤輿万国全图》的义大利



16世纪教皇领地


Macerata, 利玛窦出生地

佛罗伦萨(Florence),红色部分为托斯卡纳


利玛窦出生地,马切拉塔(Macerata),属于教宗领地。当时的教宗领地占今天的义大利面积四分之一,远远超过今天的梵蒂冈。利玛窦在家庭反对下加入耶稣教会。耶稣教会有名的守则是:“教皇把白说成黑,教士也要说黑”。毫无异议,尽力效忠教皇,是利玛窦的信条。他来华的所有经费是教会支持的。教宗领地,应该是利玛窦心中最神圣、最重要的地方,为什么利玛窦连教宗的领地也不标示在他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这不是大逆不道,比今天的中国地图没有北京更荒谬吗?

文艺复兴,一般是定在1400年开始。强大的意大利银行家商人美第奇(Medici)整个家族有效地统治佛罗伦萨,1569年成为托斯卡纳大公。他们是著名的统治者和佛罗伦萨的艺术赞助人,还产生了四个教皇和法国的两位皇后。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是义大利,义大利的文化中心是TuscanyFlorence。达文西(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这些名字与FlorenceTuscany是分不开的。利玛窦就是出生在这些伟人的后期。自从1400年至今,义大利的地图就离不开托斯卡纳Tuscany与佛罗伦萨Florence。利玛窦如何能够完全漠视这些地名?

利玛窦不标示教宗领地,托斯卡纳,佛罗伦萨,不是等于今天的地图没有北京,上海,香港,华盛顿,纽约吗?如何能相信《坤輿万国全图》是利玛窦绘制的最新世界地图?巴黎,葡萄牙,义大利两边的海都是用罗马时代的名字。比我们今天称北京为元大都更荒谬,就不用谈了。义大利的形状像只靴子,连小学生都会画,而《坤輿万国全图》的义大利却没有靴尖和靴跟,这是义大利人利玛窦的作品吗?

《坤輿万国全图》高2米,宽4米,有1114个地名,印在书上,只能看轮廓,看标题大字。过去几百年以来,大家没有机会看到《坤輿万国全图》原图的精细部分。最近10年来,互联网有高分辨地图,这惊天秘密才打开。

如果利玛窦自己生活的欧洲也不是他绘制的,那他根本不会是其他地理的作者。《坤輿万国全图》全部用中文标注,不是利玛窦从欧洲地图翻译过来,只能是中国人自己绘制。充其量,利玛窦只是加上几个大的地名而已。

这个谜一打开,所有西方地图历史学的错误,全部暴露,西方排除中国参与地理大发现,是原发性的错误,所有欧洲绘制的世界地图,都有不可解释的错误,唯有《坤輿万国全图》是正确的,所以被称为“不可能的郁金香”。地图是测量的产物,测量者必须身临其境,收集大量数据,才能绘制地图。后来抄描的,只能越抄越脱离实际。正确的地图是无法抄自错误的地图而自动更正的。唯一解释是:《坤輿万国全图》是中国的原创,地图学是中国发明的,《坤輿万国全图》上的经纬度,是中国人测量的。西方错误的地图来自中国绘世界地图的零星片段。《坤輿万国全图》上的美洲,是中国人测量的,明代中国人已经渡过所有的大海洋,无远弗届。明代中国环球航行,测绘世界,包括美洲,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地图只是其中一项证明,华夏文化遗存在美洲是另一项,欲知详细,请参考本博其他文章和两本书:


李兆良:《坤輿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联经出版社2012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LNB/book/Book.aspx?ID=161171

李兆良:《宣德金牌啟示录:明代開拓美洲》联经出版社2013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LNB/book/Book.aspx?ID=18429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74413.html

上一篇:《坤輿万国全图》透露了什么信息?
下一篇:越学,越不懂;越不懂,越学
收藏 IP: 107.214.137.*| 热度|

8 姬扬 徐磊 蔡小宁 戴德昌 侯沉 赵建民 杨正瓴 田云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