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上午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座谈会上的发言
武夷山
(中国网拍的照片)
今天上午出席了《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座谈会,中国网对会议进行了网上直播(http://www.china.com.cn/zhibo/2015-06/06/content_35728977.htm)。我对速录员记录下的我的发言稍作整理,放在这里。我谈第一点时没用话筒,故速录员听不清,未能记下来。第一点的内容是我根据回忆补充进来的。
首先,对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又出了一本分量很重的报告(《中国现代化报告2014/2015:工业现代化研究》)表示祝贺!下面提几点看法。
第一点,真正的跨越是什么?我认为,不仅做到局部最优,而且实现全局最优才算是跨越。人类发展迄今的困境,就是只能实现局部最优。工业化也只能实现局部最优。例如,由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便宜,耐克鞋、苹果手机等都到中国来加工,成品再运回去。只从经济上说,外包的企业很合算,实现了局部最优,但是,大量的运输留下了多少碳足迹啊!从生态保护视角看,这样的生产方式并未实现全局最优。
爬上了一座山,好比实现了局部最优,爬到山顶后,看到有一座更高的山,攀登上那座高山才算是实现了全局最优。可是,我们已经爬上这座山,先得下山,然后才能走到那座山的山脚下,重行攀登,那就更累,更费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奔那座高山的脚下,这才叫跨越。现在的所谓“跨越”,只是在攀登第一座山时比别人爬得更快,用时更短。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提出过“运河路径”,这条路径的可行性如何,还缺乏坚实的论证。另外,运河路径只是把别人的弯道取直,但仍在别人的路上走。我们中国如何真正走出自己的路?这才是挑战。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任务应该是为国家发展绘蓝图的,那么就不仅要分别研究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等,因为即使你们每一本报告的对策建议都被采纳,你们提出的目标都实现了,也仍然只是实现了一个个局部最优。下一步,更需要研究不同现代化相互之间的界面,它们的相互关系。
第二点想讨论的是,研究现代化问题,肯定要研究与现代化过程相伴随的思维方式问题。工业化不仅是生产方式,也是思维方式,而且是目前占主导的思维方式,在向其他方面渗透,好比自然科学在学术领域是一个主导思维方式一样。比如现在的农业生产,所谓现代农业,也是按照工业化的思维方式走的。工业化思维方式肯定要强调高效率,要集约生产,比如大规模养牛、大规模养鸡。养殖场主担心牲口、家禽患传染病,肯定会大量使用抗生素,又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同样,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在向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渗透,但是,现在主导的工业化思维方式就一定好吗?现在主导的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就一定好吗?前一段时间广州的《开放时代》杂志发了一篇文章,是现在在人民大学任职的美籍华人学者黄宗智和同事写的文章,题目是“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95157.html)。他们讨论,把自然科学这一套简单地用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是不是合适,他们要讨论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没有看到科学界的人主动说:人文社科的同事,你们不要简单化地学我们的思维方式啊,因为研究对象不一样,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要复杂得多;现在也没有工业界专家主动说:农业、服务业等等,你们不要简单化地仿效我们工业化的方式啊。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是专门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你们在研究现代化过程所伴随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我觉得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争取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给大家一个提醒。
第三点,这次报告研究了40年,从1970—2010年。大家知道,现在中国对于“前30年、后30年怎么看?”这方面有很多争论,争论也很激烈,渗透了很多情感因素。但是往往这些争论中数据支撑都不够。比如说在工业现代化这个领域,我不知道1949年之后至1970年阶段有没有数据,如果能够做的话,不妨从1949年建国以来就做一下分析,我们看看,从工业现代化角度来讲,前30年、后30年到底是怎么样的,成绩、失误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简单化地认为改革开放之后就好,前30年就不好,这肯定不对。把前30年说得什么都好,也不对。到底对不对?需要数据支撑。如果有可能的话,把40年的数据分析扩展到60年以上进行分析。
第四点,算是一个大胆的建议,但是对于现代化中心来说反而是一个小问题。现在每年出一个报告,每个报告都提了很多对策建议,很全面。可是,提这么多建议,也不会有哪个方面会那么重视你们的所有建议。还不如每年报告中就提一两个关键建议,反而可能形成一个亮点,否则,面面俱到,什么建议都提了,亮点反而给淹没了。就这些。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