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皆信息 |
伟人之间有什么神奇的联系?《信息简史》告诉人们:美国文学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与英国数学家、差分机的设计者巴贝奇在伦敦见过面;巴贝奇与诗人拜伦的女儿、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编程大师的爱达有着多年富有成效的科学合作……
■武夷山
《信息简史》的作者是詹姆斯·格雷克(通常译为“格莱克”)。他在1987年就写出了名著《混沌:开创新科学》。当时我在美国工作,于该书问世后不久就将其买下,匆匆读了一遍,兴奋不已,于是托人将书送回国内,希望能翻译出版,可惜没有达成。26年后的今天,我读到格雷克的另一本名著——2011年出版的《信息简史》的中译本,依旧兴奋不已。格雷克不愧是记者出身,不管多艰深的内容,用他的生花妙笔来记叙,就不同凡响。
原书的题目是“The Information:A History,a Theory,a Flood”,可以译为《信息:历史、理论和洪流》。读完全书后可以毫不犹豫地确定,本书最出彩的内容是关于信息发展的历史叙述,因此,中译名还是合适的。我虽然是一名专业科技信息工作者,整天与信息打交道,但本书介绍的不少内容对我来说都是新鲜有趣的。
例如,在中国的情报学界,对于information science究竟译为“情报学”还是“信息科学”为好,一直存在着激烈争论。本书告诉我们,托马斯·埃利奥特爵士在16世纪写道:“现在intelligence作为一个文雅的说法,用来表示通过相互交换信件或口信达成协议或约定。”到了20世纪前期,一些工程师,尤其是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开始使用information一词。后来,“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也采用这个词。也就是说,intelligence(情报)与information(信息)是前后承继的,不是相互对立的。这一史实对于中国情报学界是有教益的。
又如,本书第13页说:有些欧洲人言必称“土著思维”,以为非洲人“原始”落后,结果却发现,非洲的鼓声传讯系统的传讯速度,比世界上最好的信使骑着最快的骏马在最好的道路上通过驿站层层接力还要快。
再如,怎么如此多的伟人都相互之间发生了神奇的联系呢?本书告诉我们:美国文学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与英国数学家、差分机的设计者巴贝奇在伦敦见过面;巴贝奇与诗人拜伦的女儿、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编程大师的爱达有着多年富有成效的科学合作;英国数学家、文学家刘易斯·卡罗尔在1868年设计过一种“电报密码”和一个“讯息字母表”,使用时根据收发双方约定并记在脑子里的一个单词密钥进行变位加密,这就与巴贝奇走到一起去了(不管他俩是否见过面),因为巴贝奇是当时最杰出的密码分析者;香农曾经应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万内瓦尔·布什(他也是情报学公认先驱之一)的助手,后来,他也是在布什建议下,从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气工程系转到了数学系,为信息论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爆炸理论创立者、物理学家伽莫夫曾给创立了DNA双螺旋模型的沃森和克里克写信,探讨生命科学里的编码问题……本书收集的各类名人轶事、有趣史实比比皆是,是本书一大亮点。
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是材料(物质)、能量与信息。在科学家们最热衷于研究材料(用力学手段)的时代,唯物主义(英文单词的字面原义是“物质主义”)是主导的人类思潮。后来,在科学家们更关注能量(通过热力学研究)的时代,“能量主义”更具影响力,尽管我们不大听到这个词。事实上,弗洛伊德创造出力必多(心理能量)的概念,就受到时代思潮的强烈影响。目前,我们毫无疑义地处于信息时代,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之类的提法不绝于耳。因此,格雷克就用信息线索来统贯全书了,像毕达哥拉斯的“一切皆数”那样,格雷克俨然有“一切皆信息”的姿态。
另外,书中的很多内容(如第10章《生命的编码》)在其他学科的科普著作中也有,对于不常读科普书的人,本书肯定给人异彩纷呈、目不暇接之感,而对于不断接触科普书的读者来说,本书回顾早期的信息与通讯发展史的前一半内容才是较有价值的部分。
本书用400多页篇幅,对“信息”的前世今生给了总体大写意、局部工笔的简明描绘。格雷克身手不凡,其大作值得我们静心欣赏。
《信息简史》,[美] 詹姆斯·格雷克著,高博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3-12-27 第15版 书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