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的现代性转型》摘抄
武夷山
该书作者是周昌忠先生,书是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2月出版的,是一本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我于2003年春购得此书,阅读时,在书上划了很多线(不是我平素的习惯)。现在将我划了线的文字摘抄出来与大家分享。
导言
用哲学话语来说,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向,也就是从柏拉图主义存在论到现象学存在论的转向。(P2)
只有吸纳了现代性之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后现代性潜质才能转化成同现代性相辅相成的活力。(P3)
博主:这番意思很好。有人觉得,既然西方世界已经在批判现代性的一些毛病,出现了一些回归式的路径与措施,那中国不是直接与后现代接轨就行了吗?可惜不是这样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表面相像,其实有很大的差异。
技术根本上就是人的在世方式。(P3)
没有孕育科学,不等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包含科学智慧的胚芽。(P5)
第一章主客相分:存有论
西方传统哲学从起点上就以主体和客体相分为表征。(P9)
康德一方面以范畴“实体”建起了知性的直接对象,另一方面又以范畴“现象”建起了感性的直接对象。(P35)
“格物”就是“使物来”之意。(P47)
各门学科皆是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取既已敞开的现象所显现的存在者的外观去认识存在者本身,从“外观”到“存在者本身”,也就是传统存在论所说的“从现象到本质”。(P52)
“范式”这个源自希腊文的词原来蕴含“共同显示”的意思。
革命之后共同体拥有新的范式,意味着此在构成了新的视域。
存在就是显现着的现象,存在者就是现象的显像。(P53)
在存有论层面上,“道”是显现着的现象,而其显像为阴阳、柔刚、仁义乃至天下一切器物。(P54)
进入现代科学时代,……科学突破了“在场者”世界,不特如此,更以“不在场者”为主要领悟对象。
“思想实验”方法……正是以“不在场者”为对象。(P60)
现象学存有论一方面为科学理论即世界图像的实在性提供形而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以其揭示的构成性使人怀疑理论的实在性,而倾向于从经验的恰当性和有效性来把握理论。(P69)
“科学元勘”实际上拓展了科学观念,实现了从“科学作为知识”到“科学作为实践”的过渡。(P70)
全部科学知识皆以能还原到这客观性为基础,……它又被称为基础主义。(P74)
(在弗拉森的建构经验论)这里超验世界和经验世界之分并非现象和本质世界之分,只是可观察与否之分。(P77)
特定的科学理论总是关于特定的在场者。这就是说,不存在普适的理论。(P7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