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时代,距离依然重要
武夷山
有人觉得,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交往,物理距离就不复成为交流的障碍了。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
PLoS One杂志2010年发表K. Lee等人的一篇文章,原文见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14279。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哈佛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共同主任Issac Kohane让K. Lee带着一帮本科生费尽力气地搜集了以下资料:
1993-2003年期间哈佛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发表且被PubMed收录的论文,共3.5万篇;
这些文章的被引次数;
论文每位作者的工作地点的具体位置。由于论文署名时只列出二级机构,要确定每位作者的工作地点(例如,作者发文时在哪间办公室或哪个实验室工作,这些办公室或实验室位于哪个大楼,等等)是很不容易的。有些作者的办公地点是有变化的,研究者们确保要找到每位作者发表论文时的工作地点。搜集这些数据费时两年。
研究发现:如果把文章第一作者和最后一位作者(博主:通常是对文章贡献较大的两位)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分为“同一大楼”、“同城不同地点”和“不同城市”三大类,则可以明显看出,相互距离越短,其文章的被引次数越高。这似乎说明,密切的交流是有利于提高科研质量的,而物理距离是会影响到交流效果的。
对此现象的另一种解释是:好创意不肯交给别人,要由自己人做出来。既然是自己人,相互距离肯定比较短。
参考文献:Richard van Noorden, LoveThy Lab Neighbour, Nature, 23/30 December, 2010, 468: 101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