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Elie Wiesel语录

已有 8013 次阅读 2012-6-18 06:32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诺贝尔和平奖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Elie Wiesel语录

武夷山

 

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犹太血统的Elie Wiesel在其《回忆录》(MemoiresAlfred A. Knopf, Inc.1995)一书中说了以下的话:

 

一个处于某种位置的人不仅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还要为自己的话被如何阐释负责。(原书272页)

博主:在我国过去的某一时期,当局要求作家(以及所有知识分子)注意其言论的“社会效果”。这其实是控制言论的一种口实。

Elie Wiesel的这句话,其实就是要考虑言论的社会效果的意思,因为一种言论被阐释成某种意义,才会造成特定的社会效果。当然,作家自觉自愿要做到的,与政府强行要求的,不是一回事。

 

小提琴若要歌唱,它的弦就必须绷得紧紧的,从而有绷断的危险;若是松松垮垮的,琴弦就不再是琴弦,只是几根绳儿。(原书320页)

博主:我想,这与铁人王进喜的名言“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是一个意思。

 

Elie Wiesel的精神导师Lieberman曾这样介绍Gershom Scholem:

他拥有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神秘主义讲席教授职位。神秘主义是……无稽之谈。……无稽之谈就是无稽之谈,但是,弄清楚无稽之谈的历史便是学术。(原书398页)

博主:我二十年前就思考什么是“学术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1993年,在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年会交叉科学分会场的讨论中,我提出了“什么是学术性”这个问题,在场的几位青年学术才俊都答不上来。我自己一直觉得,所谓学术研究,至少(必要条件)一定要把研究对象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来龙去脉”便是历史。因此,我对“学术性”的这一看法与Gershom Scholem1897-1982,出生于德国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和犹太哲学家)是一致的。

 

相关阅读:武夷山,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韦瑟尔的名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45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83213.html

上一篇:幽默的本质
下一篇:百年之前和百年之后的“朗读者”
收藏 IP: 219.143.80.*| 热度|

15 李毅伟 许培扬 张自锋 武爱 钟炳 陈凯华 李伟钢 李泳 杨月琴 郭文姣 曾新林 曹俊 刘颖彪 傅蕴德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