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杨 义:先秦诸子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

已有 3266 次阅读 2012-2-21 13:50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 出版, 研究会 |文章来源:转载

杨 义:先秦诸子研究与现代文化建设
来源:中国出版网  发布时间:2012-01-11 09:20


  中国出版网讯 12月24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今年第十二讲(总第三十二讲)在新闻出版总署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前所长、澳门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杨义先生,作了题为《先秦诸子研究现代文化建设精彩报告。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组长、总署党组成员宋明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刘涛、总署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孙文科及赵建国、郭存亮、吴尚之、张毅君、安立春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讲坛。

  开讲前,讲坛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了本次讲坛的有关情况。他讲到,邀请杨义先生作为我们讲坛的主讲嘉宾,可谓宿愿已久。他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功夫之深、作品之丰、影响之大,是业界所公认的。今天我们请先生讲这个主题,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强调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创新、包容差异,而先秦诸子构筑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创新与文化繁荣的社会景象,为中华文明的延绵发展提供了厚重的思想文化基石,成为古为今用的民族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先生本身就著有先秦诸子“还原”的四大作,对百家争鸣有很深研究。今天发给大家的是《老子还原》和《庄子还原》,另外还有《墨子还原》和《韩非子还原》,这四本书通过贯通文献、考古资料的全新研究,追踪了先秦诸子的生命历程和思想轨迹,破译了若干千古之谜。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杨义先生和现场听众进行了一次历史穿越,他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诸子故事,以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带领大家重新回到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还原文化现场,破解千古之谜,让大家对先秦诸子有了全新认识,也引发了大家对先秦诸子深入研究的激情和热情。杨义先生对于老子、庄子、孔子、韩非子、孙子等先秦诸子及相关专著都有研究,在一场讲座中无法倾述所有。为了精炼表达其学术思想与态度,他挑选了几个例子,并从问题出发,以望听者能有所得。


主讲嘉宾杨义先生(尚烨/摄)


  一、为什么研究先秦诸子


  杨义先生在讲坛开篇就指出,文化工程说到底是人心工程。研究现代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文、史、哲、宗教等领域贯穿起来,思考中国现在人文的状态,中国的人文精神结构以及我们现在作为一个新崛起的现代大国,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文气象和人文建设。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大规模原创的大时代,是中国思想创世纪的大时代。诸子百家在一个大变动、大动荡的岁月,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创造的活力,铸就了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文化基因。因此研究先秦诸子,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研究我们的原本,研究我们文化的DNA。他提出文化研究、文学研究除了时间维度之外,很重要的是空间维度。他用空间维度的研究视角解释了“环肥燕瘦”的历史原因。他认为这不仅是审美标准的问题,汉朝由于受楚风北上的影响,“楚王好细腰”,所以汉朝的帝王喜爱赵飞燕这样的瘦美人。唐朝则受关陇之风南下,关陇地区是游牧民族,只有健壮的妇女才受到君王的宠爱,唐朝以胖为美也正受此影响。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部族种族众多的民族共同体,每一个地域、每一个民族给这个共同体注入的文化、审美的思想要素是不同的,比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还有《玛纳斯》等等,所以中华文化才能博大精深,杨义先生将之称为“边缘的合力”。


  二、走近先秦诸子,揭开庄子身世之谜


  杨义先生认为做学问有必要在文献丰厚处着力,又在文献空白处运思。民间的观点,在世代口耳相传的过程中,的确产生了一些添油加醋的成分,但它毕竟还有个底子,并非完全不可信。所以我们要关注民间的问题,关注不同文化层次的问题,才能走近先秦诸子。


  杨义先生带领现场听众首先走近庄子,破解他的身世之谜。他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庄子家贫,在当时“学在官府”,普通百姓没有机会受教育的情况下,庄子的“其学无所不窥”的博学何从谈起?二是他在宋国只是个漆园吏,哪来的资格与王侯将相对话,而且衣冠不整,神情傲慢?三是为什么楚威王请庄子委以要职,都被他不屑一顾。


  这些谜题经过非常严密的考证,得出的结论是庄子是楚庄王的后代,庄姓来自于楚庄王的谥号,庄子是疏远的贵族后代,因为政治避难而逃到了边远的宋国,是家族的传统让庄子能够有文化的传承,楚庄王之后让庄子得以和诸侯往来交流。而家族在残酷的政治事件中受到的迫害,给庄子带来了深刻的痛苦感受,以至于他对楚王的邀请不屑一顾。


  三、还原文化现场,解读韩非子、老子思想


  杨义指出,还原文化现场就是我们要回到现场跟先秦诸子对话,人情世态,古今相通。这里讲到了先秦诸子中的老子和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最重要的思想家。韩非子、李斯拜荀子为师,是春秋战国时期两次重要思想家聚会之一,这给三百年的“百家争鸣”画上了一个句号。韩非子的思想后来成为秦帝国的官方思想,而李斯则是这种思想最积极的执行者。这三大巨擘聚首于楚,是思想史上的大事,有必要恢复它的历史现场。韩非子、李斯究竟是在多大年纪、以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当了多少年荀子的学生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杨义先生通过仔细研读《战国策》和《韩非子》中共同收录的《疠怜王》找到线索。通过对两个《疠怜王》文本进行仔细比勘,发现它们在用词刚柔、春秋笔法、故事来源、预设主题、文体特征上都存在微妙的差异,由此可以判断:这封《疠怜王》答谢书实际是由荀子授意,韩非捉刀,最后由荀子改定而寄出的。这封信的发出时间是在公元前253年,这一年荀子是60多岁,韩非是40多岁,李斯是20多岁。韩非四十多岁师时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法术家或思想家,所以他不是从荀子获得思想体系,只是从荀子学术中获取智慧,主要体现在命题、话语、思想、思维方式四个方面。他们聚首之地是楚国当时的首都陈郢(今河南省淮阳),此地离韩非所在的韩国首都新郑、李斯的家乡上蔡,都在二百里内,交通非常方便。此时的韩非,既是国君之弟,必须在韩国首都寻找当官机会,因而很少在荀子身边。而李斯则经常陪侍荀子,这有《荀子》书中两人的问答及《史记·李斯列传》为证。他们的师生关系存在于公元前253—前246年这七年之间。在这期间,战国末年的三个思想巨擘遇在了一起。


  关于老子的思想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无为、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治大国如烹小鲜”、“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等等都是老子思想的典型代表。此外,杨义先生还提到先秦诸子中,唯有老子存在着女性崇拜主义思想,老子可能出生在一个母系社会的部族,老子小国寡民以及其以柔克刚等思想正源于此。针对这个结论,杨义提出三条依据:一是老子随母姓,姓李氏;二是老子的家乡只有李母庙,不见李父庙;三是女性崇拜的一些风俗在老子的家乡现在还有。


  四、破解千古之谜,孔子“女子小人论”之还原


  先秦诸子的谜团很多,杨义先生《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四本书中对38个千古之迷给出了新的解释和考证。这里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关于孔子“女子小人论”的还原。《论语?阳货篇》中记载:“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此语在妇女解放和女性主义思潮中,最受诟病。如果我们对历史进行有事实有根据地还原,就会发现,今人对孔子的一些指责,指向的也许不是原本的孔子,而是圣人之徒加在孔子脸上的涂饰。那么孔子为什么会讲出这句话呢,这就要还原一个原本的孔子。孔子的政治生涯中,两遇女子。一是《论语?微子篇》说的:“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二是《论语?雍也篇》记载孔子离开鲁国出入卫国,发生“子见南子”事件。在如此情境中,发一点“女子与小人”并提的感慨,不也不令人意外吗?与其说孔子在抽象地谈论“女子”,不如说他在批评“好女色”;与其说孔子在孤立地谈论“小人”,不如说他在针砭“近小人”。


  另一个例子是孙武为何不见于《左传》。孙武在先秦文献当中几乎没有记载,《春秋》和《左传》根据的是当时官方互相来往的文书。伍子胥在吴国是重臣,而孙武没有明确的官位,只不过是一个军事专家。孙武初入吴国的时候就献上兵书13篇,既然孙武没有战争经历,但他的《孙子兵法》却成为古今兵家的盛典,奥妙在哪儿?答案就是他的家族渊源。孙武本是田氏家族的,后来其祖父打了胜仗,被赐孙姓。孙武的伯祖父是个大将军,兵书《司马兵法》挂上他的名号,也是因为立了军功,以大司马的职官得姓。在这种情况下,孙武从小耳濡目染,年纪轻轻就写出《孙子兵法》这部奇书。


  五、重绘文化地图,从草根文化看墨子


  我们过去对诸子的文化研究,一种是套用西方的一些概念,把它进行哲学化;再一种方法,就是用中原的角度,好像诸子都是同质的,其实是不同质的,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基因。其中先秦诸子中的墨子就是带有比较浓厚的草根文化色彩。墨子很多思想带有草根性,比如墨子主张节用,就是日常用品要节制;主张节葬,就是埋葬的时候要节俭。这是草根文化反对当时官方文化的一个表现。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天志、民鬼是重要思想。儒家的“礼”是讲等级的,如果要讲等级就没有草根的位置,所以要“兼爱”,就是要废除一些有等级的爱。墨子的草根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墨子本身带有东夷色彩,东夷民族实际上在中华民族里它的文化程度并不比华夏民族低,但是后来话语权掌握在中原,就把东夷夷化了。


  所以我们从地理的角度,从部族兴衰的角度,从草根和官方的角度,从这个丰富的空间,来去看我们的先秦诸子,会让我们了解更多,不是说经传没有记载就没有。过去很多人做学问,光从书本到书本,学问非常好,但也容易陷入误区。所以我们要回到历史的现场,回到古人的心灵世界,回到先秦诸子发生的地方,这是中国智慧的发源地。我们要把这些智慧盘活了,变成活的智慧。以上讲了先秦诸子研究中的四个问题:走近先秦诸子,还原历史现场,破解千古之谜,重绘文化地图。其中贯穿着一个核心的思想:还原诸子的生命过程。经过还原研究,与先秦诸子机锋相投,那就会有说不完的心里话。有一批高智慧的圣贤时时光临我们的心灵,这将是享受不尽的莫大福分。


  讲坛最后,主持人郝振省做了小结。他指出,杨义先生的演讲,带领我们走进先秦诸子,还原历史现场,破解千古之谜,描绘文化地理。今天的讲座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在座的各位不能说对先秦诸子不了解,但多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杨义先生的研究成果和生动演讲,让我们在“知其所以然”方面大大迈进了一步。讲到了庄子的身世、墨子的身世、韩非子的历史,还有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反者道之动”、“以正治国,以奇治兵”等等,好多内容都非常深刻,引发了我们继续探究的兴趣。二是我们对于学术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的规律和特点的了解大大加深了一步。学术和文化创新不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只能是在历史遗留下来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与大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文化环境相互作用,必须依赖学者、思想家自身的锲而不舍、哲学悟性乃至深刻的体验才能有所造诣和成为一家之说。杨义先生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2012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一年。读书讲坛将认真总结两年多来的成功与得失,力争在新的一年里为大家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执政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39852.html

上一篇:期刊编辑部的“强制引用”
下一篇:这个日本人说得对不对?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1 吴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