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陆欣义父亲的悼词(代发)

已有 5065 次阅读 2011-12-29 11:37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追悼会, 点点滴滴, 本职工作, 器官捐献

悼词 (12月28日,陆欣义追悼会在泰州举行。下面是他的父亲的悼词。)

    我们今天怀着悲痛的心情参加我们心爱的儿子欣义的追悼会。作为父亲,我很痛心、很自责、很内疚,从10.3离开医院的时候, 我就知道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从此彻底改变了,我成了一个有罪的人,我不该带你到这个公园,我一生都愧对你, 也愧对你的妈妈。我多么希望用我的生命换取你的存在。 你走了,带走了父母的希望和精神支柱。 我留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为了赎罪:和妈妈互相帮扶度过余生,在你的生日和忌日纪念你。此外也为了我的学生,我把他们当成你的弟弟妹妹。

    这么多天来,感谢许多认识欣义、了解欣义的人用回忆写出了你生前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你的爱与怀念;感谢不相识的网友真诚地为你惋惜、为你祈祷…… 感谢亲友们给我们重现了一个单纯、温和、善良、受人喜欢的欣义。我们没有想到在你短暂的生命中,竟做了那么多好事,留下了那么多好名声、好人缘。
你从18岁开始无偿定期献血,你办理了器官捐献手续,你登记了捐献骨髓,你还自愿参加了一些医药方面的科学实验。——这是爱他人、爱科学的欣义。    
    你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已经提升至高级职位。 你对病人和善而耐心,工作勤奋,病人和同事都喜欢你。——这是爱工作、爱病人的欣义。
    你的大部分的周末和假期都用来参加英国围棋协会的活动和其它公益活动。——这是爱生活、爱社会的欣义。
    你从小自立、许多的事情都是自己设法解决,近年来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做研究。——这是爱家庭、爱父母的欣义。
    你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因为你所做的事情而变得有意义。这些事情也并非不寻常,但坚持这么多年,真的很难得。 例如每次献血后你总是准时安排下一次, 从不拖延。 其实献血是自愿的,而你把每一次都当成你的责任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有这么多人写文章追思你,为你的离开惋惜不已,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也正体现了你生命的价值,我们为你感到自豪,我们后悔生前对你的赞扬太少了。
   我们是永远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在精神上欣义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对你的点点滴滴的回忆今后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将把这些材料整理出来,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流传,让你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延续, 希望欣义这个名字成为有爱心的象征。

    欣义10.3遇难直到今天才举行追悼会,在这期间,我们隐忍自己的悲伤,进行了反复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不能让你不明不白地离去,更不能让公园不安全的景点继续存在。事实表明,你是被动地、无选择地被引导到危险境地而发生意外的,景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么多天来,感谢许多亲人和朋友帮助我们为真相和责任不断地进行抗争! 特别感谢你妈妈以科学家的敏锐首先指出了事故的直接原因,又是妈妈启动了网上的跟帖,得到了数万网民的点击。现在事故的原因已经清楚,这个危险的景点终于封闭。你用生命的代价给人以警示: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 我们还将继续呼吁全社会在更大程度关注公共安全, 让欣义这个名字成为关注社会公共安全的符号。

    欣义虽然是英国籍,但生在中国,也深爱着祖国。你在英国20多年,仍用着外公和妈妈所起的中国名字;你最喜欢的音乐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你在英国努力地推动起源于中国的围棋活动。 但万万没有想到,你偏偏在回家乡探亲因公园安全措施不到位而遇难。欣义,我们有愧于你,家乡有愧于你!千言万语说不尽我的悔恨,让我到天国或者来世做牛做马补偿你。 但我仍请你不要记恨家乡, 家乡的亲友和网友同样心疼你。 我们希望家乡发展,希望父老乡亲幸福!
    亲爱的欣义,今天有这么多长辈、亲友、网友、来宾来送你最后一程, 妈妈、爸爸还将带你回家。亲爱的欣义,你安息吧!

相关阅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495068&cid=1436248&goto=new#comment_1436248_l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23249.html

上一篇:英汉词典查不到(之三十二)
下一篇:某些国际学术期刊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因子的?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26 曾新林 苏德辰 刘洋 张天翼 王涛 许培扬 赵明 金小伟 刘艳红 王福涛 刘波 赵星 胡努春 张焱 李永丹 罗帆 任胜利 刘立 陈安 孟津 唐常杰 钟炳 吴吉良 陈小斌 anonymity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