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乌利希期刊指南的科学计量学应用初探

已有 6584 次阅读 2010-11-4 13:07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乌利希期刊指南的科学计量学应用初探*

A Tentative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陈理斌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38)

(发表于《情报杂志》2010年第6期。原有几幅图,由于格式原因未能上传。但略去这些图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特此说明。)

摘 要 通过对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出版物的出版国别、出版周期、创刊和停刊时间分布以及出版语种几个剖面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乌利希期刊指南的科学计量学应用,并发现: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出版物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一半以上的出版物选择了英语作为出版语言;中国每10本刊物中,就有7本以上是学术刊物;全球范围内,每“死亡”(停刊)一种刊物,就会有26本新的刊物产生。

关键词 乌利希期刊指南 科学计量学 国别分布 出版周期 语种分布 

中图分类号 G358

 

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是借助有关科学文献产生、传播和利用的定量数据,描述科学以及研究活动的特征,对科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与评估的学科[1]。科学计量学主要建立在普赖斯和加菲尔德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而后者创立的科学引文索引是科学计量学分析最常用的数据来源[2]。科学计量学自创立以来,主要研究科研人员、机构等实体的生产率、合作关系等,或者通过对期刊、论文进行引文分析,研究它们的重要性和有用性,对论文的标题和关键词研究学科热点和前沿等。

期刊研究是科学计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期刊,尤其是科技期刊,在科技文化的传播、发展以及利用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对期刊的研究,可以说从科学计量学这门学科的创立就开始了。1949年普赖斯在新加坡执教时,负责保管一整套《皇家学会哲学汇刊》。由于十年一叠地放在床头书架上,使得杂志靠墙排成指数曲线状,这个现象被他意外地抓住了。1950年,普赖斯提交了他的第一篇有关科技期刊按指数增长的科学计量学论文。在其科学计量学奠基之作《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中,普赖斯指出,从1750年起,科学杂志的数量大约每50年增长10[3]。他在该书中深入讨论了“科学指数增长”问题。普赖斯在其另一本科学计量学奠基之作《小科学,大科学》中,为验证指数曲线的普遍适用性,以《化学文摘》等4种文摘和其他30种杂志为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然而,迄今为止,期刊研究主要依赖于SCISCOPUSSSCIEICSTPCDCSCDCSSCICNKI 等数据库,较少利用乌利希期刊指南。乌利希期刊指南创刊于1932年,收录了全世界220个国家将近300,000种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出版物、报纸和杂志等,涉及几乎所有学科,拥有全球范围内8万多个出版商的联系信息。它创刊早、收刊全,对研究期刊演化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遗憾的是,迄今利用乌利希期刊指南对期刊进行科学计量学研究却不多,笔者经过反复的文献调研,迄今仅发现如下几篇相关文献:FÉLIX DE MOYA-ANEGÓN等比较了乌利希期刊目录和SCOPUS收录刊物在学科、国别、出版语种、出版商、几个主要国家的学科分布和几大出版商的学科分布,并指出,与乌利希核心目录(Ulrich’s Core)相比,SCOPUS收录的刊物在学科分布和出版语种分布要均衡得多[4];任真通过乌利希期刊指南2000年的数据,分析了期刊在品种、学科分类、载体形态和价格几个方面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科学管理期刊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5];阎雅娜和聂兰渤利用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从出版国家、出版者、文献类型、出版年、出版语种、学科分布及学术水平几个方面对其收录的OA期刊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对OA期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6];李景针对标准化期刊不受标准化文献服务人员和图书情报领域关注的现状,利用乌利希期刊指南对283种标准化期刊的出版国家、出版语种、出版年份、出版价格、出版周期、出版机构类型、专业分类和期刊品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确定标准化程度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洲[7]

本文试图通过对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数据进行几个侧面的分析,初步探索该指南的科学计量学应用前景。

1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

通过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的高级检索界面,根据出版国家(Country of Publication)检索到至20097月所有数据,将检索结果以文本文件形式下载到本地,通过编写程序,将文本文件导入到SQLSERVER数据库。共下载记录356,885条,通过去重,得到记录295,720条。在导入到数据库的过程中,导入的记录信息包括:ISSN号、标题(Title)、出版商(Publishing Body)、出版国(Country)、出版状态(Status)、出版语言(Language)等近50项信息。

2 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的几个剖面分析

2.1 出版物的国别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将数据库中212,607 出版物(包括期刊和报纸,不可区分开统计)按出版国家进行统计和分析。排名第一的为美国(72,549 种),占在全球总量的34.1%。其次为英国22,593 种,占总量的10.6%。往下依次为德国、法国和荷兰。排名前10的国家的则占总量的了70%以上,而仅美国、英国和德国这三大出版强国就占了总量的一半以上。具体数据见表1

1 出版物数量前20国家分布

 

国家

出版物数量(种)

世界份额(%

 

 

国家

出版物数量(种)

世界份额(%

1

美国

72,549

34.1

 

11

印度

4,021

1.9

2

英国

22,593

10.6

12

加拿大

3,319

1.6

3

德国

16,217

7.6

13

俄国

3,245

1.5

4

法国

7,735

3.6

14

瑞典

2,729

1.3

5

荷兰

7,407

3.5

15

波兰

2,488

1.2

6

日本

6,146

2.9

16

瑞士

2,465

1.2

7

澳大利亚

5,683

2.7

17

丹麦

2,211

1

8

意大利

5,611

2.6

18

南非

2,072

1

9

中国

5,524

2.6

19

巴西

2,042

1

10

西班牙

4,808

2.3

20

比利时

1,997

0.9

 

2和图1是对64,728种学术刊物的统计。发现学术刊物仍是美国最多,占全世界学术刊物的23.2%;其次是英国(12.2 %)。中国排名仅次于德国,位居第四。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91127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内地科技人员2008年发表SCI论文数居于世界第四位,排在美国、英国和德国之后[8]。这与四国学术刊物品种数的排序恰好一致。学术刊物占本国出版物比重最大的是中国,高达70.8%,这表明在中国每10本刊物中,就有7本以上是学术刊物;其次是波兰(53.1%)和巴西(51.3%),这两个国家有一半以上的刊物是学术刊物。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版大国,其学术刊物占本国出版物的比重只有大约1/5 这从侧面说明,一个国家重视学术刊物,并不能保证其学术刊物就能发展得好。中国要想成为出版强国,不仅要重视学术刊物,还要大力发展非学术类刊物,因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出版生态圈”。

2 学术刊物比重前20国家分布

 

国家

学术刊物量

(种)

占该国出版物百分比

%

 

国家

学术刊物量

(种)

占该国出版物百分比

%

1

中国

3,915

70.9

11

印度

1,358

33.8

2

波兰

1,322

53.1

12

西班牙

1,613

33.5

3

巴西

1,048

51.3

13

比利时

647

32.4

4

日本

2,741

44.6

14

瑞典

854

31.3

5

荷兰

3,117

42.1

15

丹麦

570

25.8

6

德国

6,669

41.1

16

澳大利亚

1,367

24.1

7

奥地利

651

40.9

17

俄国

744

22.9

8

意大利

2,289

40.8

18

法国

1,663

21.5

9

瑞士

881

35.7

19

美国

15,027

20.7

10

英国

7,904

35

20

加拿大

544

16.4

 

1 世界学术刊物国家分布

张玉平曾利用2002SCI的分区结果及2002年世界各国的人均GDP的有关数据,根据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家各区科技期刊的数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他指出,国家人均GDP与其高影响因子期刊数量呈正相关性,相关度在0.4左右[9]。那么出版物数量和GDP是否存在相关性呢?根据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各国出版物数量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会(IMF2009年公布的GDP(单位:十亿美元)和人均GDP(单位:美元)数据[10],我们选择乌利希期刊指南和IMF都有数据的176个国家,计算了出版物数量与GDP、出版物数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选择了乌利希期刊指南有科技期刊数据和IMF都有数据的129个国家,计算了科技期刊数量与GD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是:出版物数量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326,显著度99.9% ,出版物数量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269,显著度99%。这说明一个国家的出版物数量与该国GDP有很高的相关性;一个国家的科技期刊数量与该国的GDP有很高的相关性。

 

2.2 出版周期分布

出版周期是出版物每年出版的频次,出版周期短、频次快的期刊能够更快地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消息,常常能够吸引更多的高质量论文,吸引更多的读者。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的报刊的出版周期多达183种,包括最常见的季刊、双月刊、月刊和周刊等,也包括不常见的类型,如每学年出版11期、每月出版20期、每年出版774期、每三周出版一期等,还包括不定期刊物。

乌利希收录的20多万种刊物中,季刊、月刊、年刊和不定期出版物分别多达三万多种,这四种类型出版物占全部出版物的60%以上。份额最大的是年刊,有33,741种,其次是月刊和季刊。从不定期刊物种类数量和份额看,不定期出版是一种重要的出版形式。

2 出版物量前10的出版周期分布

64,728学术类(Academic/Scholarly刊物中,不定期刊物和季刊均分别占学术刊物总量的23%以上,不定期、季刊、半年刊、年刊和双月刊这五种出版周期的刊物占学术刊物总量的82.7%,而月刊只占7.6%,这说明,对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类刊物,不定期刊和季刊是最主要的出版周期,其次是半年刊、年刊和双月刊,月刊这种出版周期的“地位”并不高。非学术刊物共147,879种,其中月刊最多,占总量的19.1%,其次是年刊(17.3%)、季刊(12.1%)和不定期刊物(10.3%)。具体数值看表3

3出版周期排名前10的学术类与非学术类报刊类型分布的比较

出版周期

学术刊物量

(种)

占学术刊物百分比(%)

出版周期

非学术刊物量

(种)

占非学术刊物百分比(%)

不定期

15,179

23.5

月刊

28,216

19.1

季刊

15,029

23.2

年刊

25,608

17.3

半年刊

8,539

13.2

季刊

17,836

12.1

年刊

8,133

12.6

不定期

15,280

10.3

双月刊

6,615

10.2

双月刊

13,975

9.5

月刊

4,929

7.6

周刊(报)

13,042

8.8

一年3

2,875

4.4

半年刊

7,130

4.8

一年10

381

0.6

日(报)刊

4,249

2.9

两年1

361

0.6

一年3

2,729

1.8

半月刊

344

0.5

一年10

2,387

1.6

2.3创刊和停刊状况分析

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出版物也有一个诞生、成长和衰亡的过程。研究出版物的“新生”(创刊)和“死亡”(停刊)及其历时变化,可以了解报刊业的兴衰。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出版物中,提供具体创刊年份的出版物有247,326 种,提供具体停刊年份的出版物有46,888 种。最早的刊物是来自巴西的学术期刊Imaginario,创刊于1193年,以葡萄牙语出版,每半年出版一期。其次是瑞典的报纸Post- och Inrikes Tidningar ,创刊于1645年,以瑞典语不定期出版。紧随其后的是法国的学术专著系列Journal des Savants(创刊于1665年,以法语出版,半年刊)、英国的政府类出版物London Gazette(创刊于1666年,以英语出版,一周4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早在唐代玄宗开元年间即距今1200年前,就有了“邸报” [11]

3 出版物创刊、停刊时间分布图

从图3可以看到,出版物每年创刊和停刊数量在1991年之前总体都是呈现上升趋势,1990年达到最高峰(创刊数:5,669 种;停刊数:1,981种);之后起伏波动;自1990年之后,出版物的停刊量在逐年减少。由于美国和英国的出版大国的地位,全球出版物的创刊曲线和美国与英国的出版物创刊曲线趋势大致一致。中国的出版物创刊时间曲线图起起伏伏,高峰出现在1980年和1985年,近两年又跌落至低谷,与整个世界以及美国和英国的发展趋势不同,这与中国的出版发行管理体制不同于世界上其它出版大国相关。相比较于全部出版物,学术刊物“新生”和“死亡”曲线图要平滑得多。虽然在1993年,学术刊物创刊(1,547种)达到一个顶峰之后开始逐年下降,但下降缓慢平稳,而在1993年之前一直保持近乎直线的增长趋势;学术刊物停刊数在1999年达到高峰(377种),之前基本逐年上升,之后则逐年下降。

4出版物“新生”和“死亡”比例的时间分布图

从图4可以看到,从1971年开始,创刊数与停刊数的比值维持在10以下,1975年开始基本维持在2-62.5,6)这个区间内波动,也就是说,每“死亡”(停刊)一种刊物,就会有26本新的刊物产生。非学术刊物创刊数与停刊数比值的曲线图与全部刊物的曲线图几乎一致,1975年开始,每“死亡”一种刊物,就会有2-5(2-5.1)种新的刊物产生;学术刊物创刊数与停刊数的比值则波动较大,且远大于全部刊物的相关比值,1970年的比值为57.7 2002年的比值最小,为4.231992年到2006年维持在4-104.2,9.8)之间。从创刊数/学术刊物创刊数曲线图可以看到,每2-5种“新生”刊物中,就有一种是学术刊物;从停刊数/非学术刊物停刊数曲线图可以看到,每“死亡”的10种刊物中,就有7-9种是非学术刊物。 出版物“新生”(创刊)数量比“死亡”(停刊)数量多这一事实,也说明出版物数量总体在增长,这也符合情报学家早就发现的文献量在不断增长这个事实。学术刊物相对较高的创刊数与停刊数比值,以及非学术刊物在“死亡”刊物中的较大比重,说明学术刊物有更强的生命力。

5 美国、英国和中国1981-2008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09/01/weodata/WEOApr2009all.xls。数据说明:GDP数据为该国货币表示的固定价格的数值(National currencyGross domestic product, constant prices)。

    一个国家的出版物品种数与GDP密切相关,那么,其创刊数与停刊数同经济状况有没有联系呢?从图5可以看到,美国和英国在1991年之前,GDP一直在增长,但在1991年,GDP出现了负增长。美国在1984GDP增长达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尤其是从1988年之后,下降迅速;1991年之后,GDP一直在增长,但增长率起起伏伏。英国和美国情况大致相似,GDP1988年达到高峰,1991年跌至低点,之后GDP一直在增长。对比图1和图3,美国和英国在1990年“新生”出版物数量达到最高点,之后开始下降。图3中可以看到,中国GDP增长率在1999年之前起伏很大,但1999年开始逐年上升,对比图1,中国新增刊物曲线并没有在1999年之前起伏波动,也没有从1999年开始逐年增加。这说明,这些市场经济国家出版物的创立与GDP的增长似乎有一定关联,而中国并没有这种关联。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这种关联。

3.4 语种分布

刊物选择哪种出版语言,与其创刊国的官方语言、创刊目的、目标读者以及稿件来源等都有关系。毫无疑问,英语是当前世界上使用最广的出版语言。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的212,607种在版出版物中,63.4%是英语刊物, 9.1 %是德语刊物, 6.2%是法语刊物。学术刊物中, 61.4%是英语刊物,12.1%是德语刊物。汉语刊物中,64.1%是学术刊物,英语刊物中,只有29.5%是学术刊物。具体见表5

5 全部出版物与学术刊物的语种分布

 

语种

出版物(种)

百分比(%)

 

 

语种

学术刊物

 (种)

占学术刊物比例(%)

占该语种刊物比例(%)

1

英语

134,840

63.4

 

1

英语

39,757

61.4

29.5

2

德语

19,430

9.1

2

德语

7,815

12.1

40.2

3

法语

13,135

6.2

3

西班牙语

4,190

6.5

34.5

4

西班牙语

12,147

5.7

4

法语

4,019

6.2

30.6

5

汉语

6,180

2.9

5

汉语

3,962

6.1

64.1

6

意大利语

5,503

2.6

6

日语

2,170

3.4

42.5

7

日语

5,111

2.4

7

意大利语

2,147

3.3

39

8

荷兰语

5,023

2.4

8

葡萄牙语

1,279

2

44.9

9

俄语

3,923

1.9

9

荷兰语

1,023

1.6

46.9

10

葡萄牙语

2,852

1.3

10

俄语

957

1.5

24.4

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的212,607种刊物中,26,031种刊物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作为出版语言;在这其中,有14,186种是学术刊物,也即一半以上是学术刊物;乌利希期刊指南共收录64,728种学术刊物,超过21%的学术刊物使用了非本国官方语言作为出版语言。

需要说明的是,某些国家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出版了一些面向本国少数民族的刊物,如中国使用朝鲜语出版了《中国朝鲜族教育》和《延边妇女》,用蒙古语出版了4种刊物,用藏语出版了3种刊物,这9种刊物都包括在中国430种非官方语言出版物中。其它国家可能也有类似的情况,即它们是非官方语言出版物,但不一定是外语出版物,无法区分清楚。

分别看看全球四大出版语言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的受重视程度。在使用了非本国官方语言出版报刊的所有国家中, 99个国家选择了英语作为学术刊物出版语言,72个国家选择法语作为学术刊物出版语言,49个国家选择德语作为学术刊物出版语言,34个国家选择西班牙语作为学术刊物出版语言;在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作为科技期刊出版语言上,84个国家选择了英语,45个国家选择了法语,35个国家选择了德语,22个国家选择了西班牙语。换句话说,虽然德语的刊物数为世界第二,但出版了法语出版物的国家比德国更多。

7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出版物数量排名前20的国别分布

 

国家

出版物

(种)

 

 

国家

学术刊物

(种)

占出版物比例

(%)

占该国学术刊物比例

(%)

1

荷兰

3,248

 

1

荷兰

2441

75.2

78.3

2

德国

2,246

2

德国

1645

73.2

24.7

3

日本

1,990

3

日本

998

50.2

36.4

4

美国

1,395

4

意大利

742

63.9

32.4

5

意大利

1,161

5

波兰

531

83.1

40.2

6

法国

1,063

6

瑞典

493

71.1

57.7

7

瑞士

989

7

瑞士

487

49.2

55.3

8

西班牙

851

8

西班牙

450

52.9

27.9

9

比利时

717

9

美国

439

31.5

2.9

10

瑞典

693

10

法国

384

36.1

23.1

11

波兰

639

11

比利时

345

48.1

53.3

12

芬兰

605

12

芬兰

333

55.0

62.5

13

印度

551

13

丹麦

313

59.1

54.9

14

丹麦

530

14

巴西

308

77.4

29.4

15

英国

457

15

中国

295

68.6

7.5

16

中国

430

16

英国

238

52.1

3.0

17

巴西

398

17

捷克

203

77.2

53.9

18

挪威

362

18

土耳其

198

59.1

69.2

19

罗马尼亚

335

19

罗马尼亚

198

68.8

66.4

20

马来西亚

331

20

挪威

191

52.8

48.2

 

从上表可以看到,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作为刊物出版语言排名前10的国家中,8个是欧洲国家,而另外两个则是日本和全球最大出版国美国;前20个国家中,除了美国和法国的学术刊物在本国使用非官方语言出版刊物中所占比例较低(1/3左右)外,其它18个国家的相应比例都将近一半或一半以上,其中比值最高的为波兰,高达83.1%;荷兰不仅是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作为刊物出版语言出版物最多的国家,也是外语学术刊物占该国学术刊物比重最大的国家,高达78.3%,也就是说,在荷兰出版的每10种学术刊物中,就有将近8种使用了荷兰语以外的语言出版;美国和英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出版大国,外语出版物在其学术刊物中比重却很小,都只有3%左右;欧洲国家(除英国外)使用外语作为出版语言的学术刊物在该国学术刊物中所占的比重都在20%以上;中国有295种学术刊物使用了中文以外的语言作为出版语言,占中国出版的学术刊物的7.5%。结合表1可以看到,日本的学术刊物数量比中国学术刊物数量少了将近1,200种,但日本使用非官方语言作为出版语言的学术刊物却比中国多了700多种。学术刊物是传播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媒介,是研究者交流研究成果的平台;作为媒介和平台,出版语言的选择很重要,在现阶段,中国要让本国的研究成果更能为世界了解,要创建更加有水平的学术刊物,在出版语言的选择上就应该多借鉴日本和欧洲国家。

3 结语

       通过上面对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四个剖面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美国、英国和德国三国的出版物数量占全世界出版物总量的一半以上。再加上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俄国,则这10个国家出版了全球的70%以上的刊物。学术刊物在本国出版物中比重最大的是中国,在中国每10本刊物中,就有7本以上是学术刊物。一个国家的出版物数量与GDP的相关系数高达0.9326

2)季刊、月刊、年刊和不定期出版物占出版物总量的60%以上。学术类刊物中,不定期、季刊、半年刊、年刊和双月刊这五种出版周期的刊物占学术刊物总量的82.7%

3)由于美国和英国的出版大国的地位,全球出版物创刊数的年代分布曲线和美国与英国的曲线趋势大致一致。1975年开始,每“死亡”(停刊)一种刊物,就会有26种新的刊物产生。学术刊物创刊数与停刊数的比值远大于非学术刊物的相关比值。每2-5种“新生”刊物中,就有一种是学术刊物;每“死亡”的10种刊物中,有7-9种是非学术刊物。

4)全球有63.4%的出版物以英语为载体,9.1%是德语刊物;学术刊物中61.4%是英语刊物,其次为德语(12.1%)。英语占据绝对重要地位。汉语刊物中,64.1%是学术刊物,英语刊物中,只有29.5%是学术刊物。使用非本国官方语言为出版语言出版刊物最多的是荷兰,其次是德国和日本。欧洲出版强国和日本在学术刊物语言选择上的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人是一种能力有限的信息处理机器,因此需要对纷繁复杂的物质现象及其信息进行简化,并以简便有效的方式来把握世界[12]。科学计量学便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采用发表或刊载论文数、被引数、H指数等来衡量国家、地区、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学科、期刊等的绩效和竞争力等在很多情况下是合理可行的。在进行这些分析和评估的时候,往往用SCISSCICSTPCDCSSCICSCD、等一个或多个数据源。但所有这些数据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格的收录标准,从而收录内容“少而精”。相比之下,乌利希期刊指南创办时间最早,收录内容“多而全”,揭示期刊信息较全面。因而,科学计量学工作者可以利用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来尝试做很多事情,比如,研究科学出版的语言变迁,从定量的角度对期刊发展之路进行历时性的梳理和总结,分析期刊价格的分布状况,等等,从而为期刊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信息。以上,只分析了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的四个剖面,就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今后,如果从更多的剖面入手进行分析,再将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与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数据结合起来分析,一定可以发现更多有意义的结果。乌利希期刊指南是科学计量学工作者有待发掘的一座金矿。

 

 

参考文献

[1] 马强,陈建新.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中的应[J].科学学研究,2001,19(3):78-83.

[2] Scientometrics[EB/OL].[2009-08-25].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tometrics.

[3] 朱庆华.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4.

[4] FÉLIX DE MOYA-ANEGÓN,etc. Coverage analysis of Scopus: A journal metric approach[J]. Scientometrics, 2007,73(1):53-78.

[5] 任真.从《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分析期刊出版现状与趋势[C].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图书馆学情报学科学讨论会,2001(12):107-112.

[6] 阎雅娜,聂兰渤.利用网络版乌利希期刊指南分析OA期刊[J].现代情报,2007,27(10):170-172.

[7] 李景.利用乌利希期刊指南分析国外标准化期刊[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139-144.

[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09)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5.

[9] 张玉平.科技期刊与人均GDP相关性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75-477.

[10] 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EB/OL].[2009-08-25].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09/01/weodata/WEOApr2009all.xls. 

[11] 宋应离.中国期刊发展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11.

[12] 朱少强,张洋.科研评价的信息过程—基于"世界3"理论和"代理"假设的解释[J].科学学研究, 2009,27(9):1305-13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同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的关系暨期刊语言选择的历时性研究及其借鉴意义”(编号:70973118

作者简介:陈理斌,女,1983年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计量学;武夷山,男,1958年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情报学、科技管理、科学计量学,基金项目负责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80361.html

上一篇:再介绍一篇关于审稿的研究论文
下一篇:乱谈围棋
收藏 IP: .*| 热度|

8 任胜利 赵星 刘全慧 周春雷 魏瑞斌 陈湘明 李泳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