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在公众热点问题中的角色
The Role of Scientists in Hot Issues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发表于《科技导报》2008年3期)
《科技导报》2008年第1期发表了国防科技大学李立春等用摄像测量方法法判定“华南虎”照片为平面模板照片的论文。[1]此举引起了一些争论。有人认为,科学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供咨询与判断意见是义不容辞的;有人则认为,科学家应在严格限定的学术圈子内活动,对公众热点问题说三道四,搞不好容易被人指责为哗众取宠,反而对科学家的形象不利,对科学事业不利。那么,科学家在公众热点问题中到底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所有角落,科学家即使想远离社会、远离公众也做不到了,可以说,“远离”的想法与做法是不合时宜的。事实上,科学家既能“制造”公众热点问题,也能在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发挥特殊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2007年是《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路易斯.卡逊诞辰100周年。她当年花了4年的时间,搜集了关于滴滴涕滥用给花鸟虫鱼带来严重伤害、并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大量确凿证据,于1962年发表了如春雷般震撼人心的《寂静的春天》(尽管书名中含有“寂静”二字),从此唤起了当代人类的环保意识。人们逐渐认识到, 滴滴涕滥用只不过是无数大规模使用化学产品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中的第一个例子。近半个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几年,随着气候变化的负面作用日益明显,环境问题也不断升温。这是科学家“制造”热点问题的一个经典范例,尽管“制造”热点并不是卡逊的动机。
请注意,卡逊提出的问题,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取证才能给出回答,基本上属于科学问题。费曼要回答的事故原因问题,是一个技术问题。也就是说,虽然它们都是公众关注的问题,但是,其内核是科学问题或技术问题。而大多数公众热点问题都非常复杂,牵涉的非科学因素非常之多,而且,问题的科学侧面与非科学侧面绞缠在一起,因此,科学家对于是否参与此类问题的讨论,以及如何发表观点,都应该慎之又慎。
回到“华南虎”照片真伪这一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来。公众关注的缘由,是因为大家觉得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华南虎”照片可能是又一桩公然的作伪事件,于是舆论大哗。因此,这里的关注焦点是诚信问题,不是科学问题。华南虎在该地区是否存在?是个科学问题。“华南虎”照片是否像很多人怀疑的那样不是真老虎的实拍照片?则不属于科学问题。至于周正龙是否始终说的是真话,科学家们并没有办法提供一个简单的判据。而且,如果法院、陕西林业局或其他相关部门没有请科学家就此问题作证,科学家似乎也没有必要主动发表见解。费曼如果没有被邀请担任事故调查委员会的成员,估计他也不会费心思去分析、猜测事故原因。
尤其是对于牵涉到多方利益的公众热点问题,简单的双方辩论恐怕得不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引入第三方则比较可行。例如,1997年,美国环保局提出了严格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新规制条例,以改善空气质量。这一新标准的部分依据是哈佛大学在六个中等规模城市进行的传染病学研究。如果新条例出台,产业界将大大增加其运行成本。于是,产业界人士向环保局提出,他们需要获得哈佛大学的基础数据,自己重新进行一番分析。哈佛大学认为,这关系到有些病人的隐私信息,拒绝交出数据。环保局则提出,可以由第三方来对数据再进行一次分析。最后找的第三方机构是健康效应研究所,这是一家由环保局和产业界共同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2]
总之,对于科技侧面能够相对清晰地分离出来的公众热点问题,科学家可以而且应该就其中涉及的科学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对于错综复杂的热点问题,则宜审慎决定是否参与讨论。另外,引入第三方参与公众热点问题的讨论与辩论是很值得探索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李立春 等,“华南虎”照片的摄像测量研究,科技导报,2008,No1
[2] 武夷山,科学与法律,科学时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