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右翼民粹主义的情感根源

已有 3277 次阅读 2017-12-12 06:40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右翼民粹主义的情感根源

武夷山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社会科学信息)杂志2017年第4期(12月出版)发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Mikko Salmela(他的研究专长是情感哲学)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情感社会学教授Christian von Scheve合写的文章,Emotional roots of right-wing political populism(右翼政治民粹主义的情感根源)。摘要内容如下:

 

迄今,人们认为,激进民粹主义右翼的兴起与全球化和经济放松管制所推动的重大社会经济变革相关。可是,社会经济因素无法充分解释新右翼的兴起。我们认为,影响着人们身份认同的情感过程可对新右翼目前的大行其道提供又一重解释。新右翼现在不仅在低中收入的工人阶层中,而且在中产阶层中也大行其道。中产阶层的不安全感表现为恐惧和羞愧,恐惧的是自己不能实现显赫的社会身份,不能实现其构成价值(constitutive values),羞愧的是自己的无能或预感到今后自己将是无能的。恐惧与羞愧之间的关联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明显,因为在那里,人们日益认为个人要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担责,失败(表现为失业、接受救济、为寻求就业机会而搬迁,等等)是丢人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识别出新民粹主义勃兴背后的两种心理机制。第一种机制是怨愤,它解释了负面情绪,尤其是恐惧和不安全感,是如何将被压抑的羞愧感转化为对自己心目中的“敌人”和相关社会群体(如难民、移民、不积极找工作的长期失业者、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主流”媒体,等等)的愤怒、怨愤和仇恨的。第二种机制是情感疏离,指的是远离那些给自己带来了羞愧和其他负面情绪的社会认同,转而从一些被认为是稳定的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排他的社会认同(比如国家、民族、宗教、语言、传统的性别角色,等等)中寻求意义和自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89231.html

上一篇:推荐一篇文章:回族对祖国科学文化的贡献
下一篇:找到了赵红州墨宝----日记摘抄595
收藏 IP: 219.142.246.*| 热度|

2 徐令予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