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成为好莱坞明星的理工男 精选

已有 7723 次阅读 2017-12-2 07:32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成为好莱坞明星的理工男





丘增 

■武夷山

【记者问,那你当演员就是为了挑战自己?他说,90%是为了挑战自己,10%是为了吸引姑娘。】

美国工程院的院刊叫The Bridge(《桥梁》),我理解这个刊名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桥梁是典型的工程专业,另一方面,美国工程院十分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而桥梁正是“跨”的象征。每一期《桥梁》都会发表一篇对工程专业以外人士的采访记,2017年秋季号发表的是对美籍日裔演员Masi Oka(丘增)的采访,这也是该刊第一次采访演员。

丘增1974年出生于日本东京,6岁随家人移民到了美国,大学毕业后加入了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在1997年到2006年11月期间为《星战前传》三部曲、《世界大战》、《终结者3》等影片做视觉特效工作。2001年,丘增第一次作为演员出现在观众面前,在连续剧《吉尔莫女孩》中客串露脸。2002年他在电影《王牌大贱谍3》饰演了一个日本行人。2006年,他开始在美剧《超能英雄》中饰演中村广,并凭借在本剧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007年金球奖和艾美奖连续剧最佳男配角的提名。2008年在史蒂夫·卡瑞尔和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电影《糊涂侦探》中,他客串了布鲁斯。2010年,他又在美剧《天堂执法者》中出演常规角色。

记者问道:你在布朗大学获得的是计算机科学和数学学位,怎么做演员了呢?丘增回答,在校期间,他也学习艺术和音乐,因为布朗大学的一个优点是不设置核心课程,这样,他就可以躲开不喜欢的历史课和英语课,而选修很多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中学时代,他就读于一所男子高中,在高中时期他就十分喜欢数学和科学,还参加了国际象棋俱乐部、数学俱乐部和计算机俱乐部。后来,他的朋友们都蜂拥去麻省理工学院就读,但是他认为,本科教育既是学术教育,也是社交教育,“我也要与女孩交往。最重要的,我不愿意被定型化”。“我要挑战自己,向世人表明,我是个左右脑都发达的人。于是我来到了布朗大学。”

进大学后,他刻意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选修了戏剧艺术,并爱上了戏剧。他觉得,戏剧“打开了我的世界观和视野”。但他那时从未想过以此为职业,“因为演艺圈里有几个亚裔?他们能红起来吗?”如今,亚裔演员的机会较多了,那时候,“我不愿意增加单身母亲的经济负担,做一个苦哈哈的艺术家”。

记者问,那你当演员就是为了挑战自己?他说,90%是为了挑战自己,10%是为了吸引姑娘。

对于“人们看到你在银幕上的表演有何反响”的问题,他回答说,由于亚裔美国人当演员的很少,他们这些当了演员的就成了效仿的对象,因此,自己有责任给下一代想在艺术界发展的亚裔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演电视剧《超能英雄》后,有两个粉丝当面告诉他,他们本来打算自杀,看了电视剧后,被他扮演的中村广的形象所感染,放弃了自杀念头,决定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记者问,你的理工科背景对你的表演有影响吗?他说,绝对有影响啊。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人都是艺术家,每人都是工程师。“我们可以是社会工程师、梦想工程师、艺术工程师,等等,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他说,“大学教给你如何解决问题,你的主修专业便是你用以解决问题的语言,都与批判性思维有关。创造性思维是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我觉得,严格区分这两种思维既很困难,也不公平,因为二者携手而行。”他还认为,最棒的艺术家也是最棒的工程师,反之亦然。“我做过多次制作人,我认为对于制作人,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左脑和右脑需要和谐相处。”

对于工程师,人们常说要跳出框框进行思考,而他认为“对于艺术家,很重要的是造一个框框,把问题限定清楚”,由于精力聚焦,就更容易产生创意。“我长大后的使命,就是要打破定型化,不理睬人家对你说‘你只能干这个’,不被贴上标签。……每个工程师心里都有一个艺术家,每个艺术家心里也都有一个工程师。”

最后,记者请他对《桥梁》的读者(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会议员、大学工学院的院长等各界人士)说几句话,他说,“我们正在创造未来。我想说,胜利者创造历史,但是,挑战者创造未来。我希望每个人都挑战自己,做出发现,探索人生”。

《中国科学报》 (2017-12-01 第7版 作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87855.html

上一篇:以知识基因论解读《新兴研究领域识别计量》
下一篇:科学网从谏如流的一个小例子----清点整理自己写过的评论(103)
收藏 IP: 219.142.243.*| 热度|

11 史晓雷 冯大诚 黄永义 徐令予 李毅伟 杨正瓴 唐凌峰 张文超 柳文山 晏丽红 李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