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过一些经济学的书,但都不是出于研究经济学的目的。
最早看的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发现经济学玩的都是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魔鬼经济学》是一些有趣的数学模型,《货币战争》则是一堆阴谋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说辞,我一直看到了2000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些东西我都不是特别相信——微观经济学还好些,宏观经济学就差多了。可能是因为中学政治课的影响太大了,我总觉得,从无差别的人性出发(比如说“理性人假设”)的东西,都离实际太远了。
有一些书在我看来,就是讲怎么忽悠人的,比如说《统计陷阱》和诺奖得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当然,作者们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是我自己读偏了。
为了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我读过一些开国领袖们的传记,包括《陈云传》,还读过《陈云经济思想发展史》以及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但是都读不懂,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接触不到重要的数据。我没有读过《资本论》,但是读过杨惠昶《金融学原理》。我觉得安生的《卢瑟经济学》和《纸牌大厦》把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而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总是讲得不在点子上。
一般经济学总是强调“边际收益递减原则”,由此得出单位资本的收益随着资本量的增大而降低,这显然与现实不符。安生就明确指出(这应该是《资本论》的看法),随着资本量的增大,单位资本的收益变大,所以大资本的博弈能力远远超过中小资本,在资本市场上,“小猪只能跟着大猪跑”。由此出发的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测能力,都要比一般经济学强得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