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降雪量释疑

已有 2239 次阅读 2014-4-21 16:06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京, 记录, 天气, 时间段, 最大值

 

   今年1月初,我国北方遭遇了一次寒潮侵袭,华北地区普降暴雪。在报道这次影响过程时,普遍用的一个说法是:“京津等地降雪量创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值”。

 

   我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比较系统地建设大范围天气监测网,如果说是195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大值,自然也可以说是有历史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大值了。从字面上看,没有什么疑问,结论是正确的。但如果从理解的角度,就难说完美了。若不了解结论背后的更多信息,很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天气事件。

 

   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对历史同期的理解,因为报道中并没有对同期有明确阐释,可以是同一天,也可以是同一候、同一旬或同一月,甚至有人会理解为整个冬季。有些媒体在报道中就用了“60年一遇罕见暴雪”的表述,将时间段扩大至全年了。难怪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北京以前就没下过这样大的雪吗?

 

   理解上有问题,难说该怨谁。但若能够将信息提供得更充分一些,则肯定会减少疑惑。以北京为例,这场降雪发生在1月2日到3日,降雪量为10.3毫米。若以这两天为界,与历史上同期降雪量做比较,得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大降雪量的结论是准确的。但若将时间边界稍做扩大,就会发现结论会产生变化。如与历年1月上旬的降雪量作比较,就会发现2001年1月6日到8日,北京的降雪量为11.1毫米;再扩至1月中旬,还可以发现1960年1月15日到20日北京的过程雪量为10.7毫米;若考虑整个1月的降雪过程,1973年1月22日到24日曾出现过21毫米的雪量;若以整个冬季为界(12月-2月),则这次过程的降雪强度排不进前10位。

 

   做以上说明,绝不是说这次降雪量不够大,而是想就信息提供的充分性和准确性做一些解释。一些极端的表述可能会起到吸引眼球的效果,但也易引起误解。在大量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人们往往愿意通过一些量化的统计数字来证实些什么,但无论对数字的使用者,还是接受者,都应格外小心。正确的判断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而要想对发生的事实给出合理的分析,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则并非易事。分析方法不对,或信息不够充分,都会产生误解,甚至导致谬误。


(原文写于2010-01-24 10:43:41 新浪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7115.html

上一篇:摩洛哥之行---古堡风情
下一篇:揭示真相的勇气等18则 每周文摘 100202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