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352):“程老师《荷花淀》课解读很新且处处紧扣文“

已有 2421 次阅读 2015-10-26 19:2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少堂志林(352):“程老师《荷花淀》一课解读思路很新且处处紧扣文本”


     2015年10月24日下午我从杭州飞赴湖南长沙,晚上在岳麓山下离橘子洲头很近的地方(距离一两百米吧),与湖南师大文学院主管副院长以及国培班首席专家、博士周敏教授餐叙。其间,周敏教授特别强调提到:“程老师的《荷花淀》一课实录我看了好多遍,这堂课不仅解读思路很新,而且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文本。”我高兴地答道:“周博士不愧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博士,我今天又遇到一个高层次的知音。”我拿起酒杯敬了周敏教授一杯(她以茶代酒),接着我用概括性语言对她说了一段我背得乱熟的文字的大意(这段话在我的著作中曾反复出现

   在语文界有广泛影响的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上海师大王荣生教授,在其主编的高中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中对这节课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执教者程少堂老师致力于打破对《荷花淀》解读的常规范式,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荷花淀》,独具慧眼,有所开掘,有所发现,并且,把它们化为课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深入的演绎和妙趣横生的展开。这堂课,充分体现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在这堂课中,课文《荷花淀》在程老师那里只是教学的一个脚本、一种道具、一个隐喻,教学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开发出来的。正是由于教学内容来自于教师的开发,渗透着教师的独特感悟、生命体验,因而教学的过程成为教师生命激活、情感荡漾、心灵放飞的过程,也由于教师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入与融入,激发并带动了学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一种心智活跃、激情勃发的亢奋状态,于是,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师生情感交融、智慧展开的过程。教师是课程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这一点在这一堂课中得到生动展示。(王荣生主编:《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月版,第24页。)王荣生教授主编的《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把我的这堂《荷花淀》教学实录放在全书第一篇,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多部中学教师培训教材都把我这堂课的实录作为新课改后的代表性课例置于书的第一篇。

   我在外地讲学,经常有老师跟我说起我的《荷花淀》一课对他们的震撼。最近两个月,除了周敏教授的评论之外,就是我在佛山的所闻。20159月中旬,应佛山市教研室邀请,我在高明市对佛山市高中学校语文科组长做了应对2016年国家命题新高考的讲座,佛山市重点中学、佛山一中语文组长(50出头,记得好像是恩施人)在互动时动情地说到:“程老师的《荷花淀》一课实录,我反复看了很多遍,而且经常看。这堂课真是开一代新风,且内涵深刻,读之不仅震撼人心,而且启迪心灵,常读常新。”

   这堂20024月在深圳中学主讲的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荷花淀》,影响极为深广,是语文味教学流派诞生的标志(十年前,正是在K12讨论这堂课的过程中,语文界有人开始将我的教学称为“语文味派”)。此后,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多部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均将这堂课的实录作为本世纪初新课改后代表性的课例放在教材的第一篇推介。在网上,阅读这堂《荷花淀》课实录的人次,超过10万人次,仅仅K12和我办的语文味网就有超过5万人次的阅读量。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教育网站,大多数都会转载这个课堂实录,且浏览人数都比较大。

   可见,十多年前这堂课的影响的确非常巨大(请参见成都七中语文教师母红梅的文章  《程少堂<荷花淀>的巨大影响:形成流派》),地位非常之高。连不喜欢这堂课的学者也不得不认为:“程少堂老师执教的《荷花淀》课堂实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典型课例,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代表了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方向。”(彭金红、黄伟:《语文教师与他的课程——试论教师对教科书选文的解读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北京教科院《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可以这么说吧,这堂课不仅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开山之作和最重要的“第一课”(说最重要,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我后来所有公开课的影子,包含着我后来所有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形式、内容和精神的密码)。就影响深广、地位重要这一点而言,甚至大约的确也可以说,这堂《荷花淀》课,是本世纪最初十几年中国语文界的“第一课”。(请参见 少堂志林(24):第一课》。

   而多年前,浙江永嘉县城西中学一位黄姓年轻女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发表的文章的开头段中,竟指名道姓批评我这堂《荷花淀》课是“泛语文”的代表。这位中学语文教师懂了我的《荷花淀》一课吗?看她夏虫语冰般的文字,就知道她根本没有能力懂得这堂课。

(201510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31189.html

上一篇:报道:程少堂应湖南师大之邀在长沙讲学
下一篇:少堂志林(354):做学问不要随便批评别人(在工作室里的谈话)
收藏 IP: 218.18.5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