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734):你是“用口讲课”还是“用心讲课”?

已有 2192 次阅读 2016-11-10 22:0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你是“用口讲课”还是“用心讲课”?

   对教师而言,这不是一个一般性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说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让我们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品质和层次,并能判断一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

   当然,学生学习语文成绩的好坏,乃至语文素养的好坏,也和是用口学还是用心学有重要关系。

   在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用心讲课”与“用口讲课”,是一对很重要的关系理念。

   大家知道,经过18个年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都已形成体系。在理论方面,形成体系的具体表现是已形成了独特的概念群。这些概念之间,具有很强的互释性,即讲清楚其中一个概念,也就大体上能讲清相关概念的核心内涵。如果在研究过程中,短小简洁的判断也可以理论性地纳入概念范畴进行研究,那么,就本文标题而言,把“用心讲课”概念讲清了,“用口讲课”概念也就基本讲清了,甚至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也就讲清了;同样,把“用口讲课”概念讲清了,“用心讲课”概念也就基本讲清了,甚至语文味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也就讲清了。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的其他概念之间也是这种情形。

   当然,概念之间具有很强的互释性,不能用来否定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其他概念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因为每个概念在理论体系中的历时性、共时性位置与作用不同,也就是说在理论建构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中,这些概念的位置与作用不同,内涵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对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一个完整准确理解的问题。目前研究我的论著,有几位高校学者的研究相当完整准确。年轻人中,以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骨干成员、《语文味教学法》副主编梁青的研究最为细腻、体贴、深入。

   不过,我希望所有把我纳入研究对象的学者,都应更加关注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的“无我”与“有我”的关系问题。

    我在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的论文,和《语文味教学法》一书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中,均详细论述过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世界”“课中有我”“课中无我”等问题。“三个世界”“课中有我”“课中无我”等概念之间也具有很强的互释性,它们不是互相分割的,而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需要完整地统一地把握和理解。

   下面重点说一说,语文味教学理论中关于语文教学存在三个世界的基本思想。

   第一个是客观性的教学世界。进行这种教学的语文教师是“用口讲课”,“课中无我”或基本“无我”。把教学工作仅仅当成职业饭碗的教师,其教学大都处于这一世界。只要实事求是,我们就应该承认,这样教学的语文教师,占语文教师中的绝大部分。但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教学。这种教学,没有或基本没有教学主体生命体验的渗透,没有或基本没有教学个性,属于没有或基本没有温度的“冷”教学。

   第二个是主观性的教学世界。这种教学虽然“课中有我”,是“有我”的教学,但又是过分主观化、“太我”的教学,是温度过高的、发烧的,有时是近乎“发疯”的教学。

   语文教学的第一个世界和第二个世界,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两个极端世界——一个太“无我”,一个太“有我”。因此都不是最好的教学境界,甚至不能跻身于好的教学境界之列。

   语文味教学理论倡导的是构建语文教学的第三个世界,即创造主客观统一的语文教学世界。第三个教学世界,强调的是“用心讲课”,强调语文教学的“含心量”。这种教学自然是“课中有我”的教学。但这种教学世界中的“我”,不仅不过分,甚至看上去可以说是近似于“无我”。说第三个教学世界是“有我”的教学,这好理解。说第三个教学世界是近似于“无我”的教学,是因为相对于第二个教学世界的过分突出之“太我”,第三个教学世界中的“我”是和客观的文本、教学的实际有机统一、浑然一体的。正是这种主客观的浑然一体,让我们对这种教学产生一种错觉,即这种教学貌似处于一种“无我”状态,而实质上,它是处于一种更高级的“无我”状态的教学,是“大我无形”。换言之,语文味教学亦即第三个世界的教学,是从第一个教学世界的低层次的“无我”,进化为更高层次的“无我”状态。梁青在程少堂工作室QQ群插话:“教授,这第三层次的‘无我’,是不是对第一层次的‘无我’和第二层次的‘有我’的超越呢?用哲学术语说,第三个教学世界的“无我”,是对第一个教学世界的“无我”的辩证否定即扬弃,也是对第二个教学世界过分疯狂之“有我”(即“太我”)的一种辩证否定即扬弃。因此,第三个教学世界中的“无我”,是对第一个教学世界中“无我”和第二世界过分疯狂之“有我”(即“太我”)的辩证超越,是一种“新的无我”。

   扬弃,是一个汉语词汇,为哲学名词,德语aufheben的意译。音译为“奥伏赫变”。意指任何事情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扬弃是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合理的因素,是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丧失必然性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根据百度扬弃词条)

    回头再看语文味定义。2007年左右,我们给出了语文味相对成熟的定义:

    语文味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参见我的有关论著以及百度语文味词条)

    语文味定义所揭示的语文味教学的本质,是语文教学应该达到或应该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或自由境界。语文味定义中强调的“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就是我们上面论及的第三个教学世界,即通过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即“用心讲课”,达到的一种“新的无我”境界

   顺便再说一次,总有人,包括一些所谓支持语文味理论的人,喜欢装得思考很深入、很有学问的样子说,程少堂的语文味定义不妥,因为从中看不出“语文是什么”的内容来。这很让人奇怪,我是给语文味下的的定义,语文味定义的是我们认为的语文味教学应该达到的、应该追求的一种审美境界,并不是给语文下定义,你为何要从中寻找“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我的语文味定义不妥,行,那你给一个语文味定义给大家看看。其实,我们关于语文味、语文教学法的定义,虽然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直接去给语文下定义,但这些定义中,包含着我们对语文的看法。我从不参与关于“什么是语文”或“语文是什么”的讨论,并非我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与思考,而是我认为没有必要参与这个讨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谢小庆教授认为: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关于语文的定义争论不休,但最后有一个让大家都接受的定义吗?没有,也没有必要有。我很同意谢小庆教授这个看法

   上述第三个教学世界的“新的无我”境界,与语文味定义的核心意涵,即“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与《庄子》逍遥游的自由境界,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早期开始,就特别注重有意识地从《庄子》中吸收营养。对此,我在《语文味教学法》一书第四章《语文味——在庄子的怀抱缱绻缠绵》,用洋洋两万余言的篇幅,做了详细阐述。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路径或境界可以概括为:无我——有我——新的无我 。语文味教学是提倡“有我”的教学,也是提倡“无我”的教学,准确说是提倡“有我”与“无我”的辩证统一的教学。 在“无我——有我——新的无我” 的历时性过程中,“新的无我”是对旧的“无我”的扬弃,即辩证否定和超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我”状态,这个状态同时亦即无技巧状态,也就是逍遥游状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标志。而能否进入这种状态,关键是要看能否“用心讲课”而不仅仅是“用口讲课”。

   我的语文公开课,当然不是每堂都达到了自由状态,但一些较好的课,是达到了或基本达到这种自由状态的。比如2002年讲的《荷花淀》,比如2004年讲的《你是我的同类》,比如2005年在香港讲的《子衿》,比如2007年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比如2009年首讲和以后多次讲过的《菜单》,比如2011年在广州讲的《锦瑟》,2012年深圳讲的《沁园春•雪》等,这些课,由于都是“用心讲课”,都将教学主体的生命体验渗透进教学过程打造成新的教学主题,因此感染力较强,有的感染力很强。上述这些课,由于是“用心讲课”,尽管实际上技巧很丰富很密集,但听者却感觉不到技巧的存在;由于是“用心讲课”,我的教学心态是既强烈“有我”(生命体验渗透),又处于更高级的“无我”状态——和文本、和学生、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不是“我讲课”,而是“课讲我”。这些课中,“我”不是不存在,而是“大我无形”,“大我”消融在教学过程,消融在教学主题的打造、形成与释放之中。这也是我在谈到语文味教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教学主题”时,常常用“熔铸”新的教学主题这个说法的原因。

   “用心讲课”既是语文味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使语文教学进入审美状态的不二法门。只有“用心讲课”,语文教学才能从低层次的“无我”,进入更高层次的“新的无我”状态。

   可能好的自然科学的教学,也是如此。我看费曼传记《迷人的科学风采别逗了,费曼先生》,就觉得这位“用心讲课”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其讲课和演讲有一种特别迷人的风采,完全进入我们所说的逍遥游自由境界。也正是因为如此,费曼这样的大科学家不以教学为累,不仅从未对教学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从教学当中得到了活力。费曼传记记载,学生们经常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这常常会进一步激发费曼的头脑,提供研究的课题。有一次费曼写道:“教学和学生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如果有人给我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但是我不能教学的话,那我永远不会接受。永远不会。”  

    因此,你想要成为一个没有或少有职业倦怠的优秀教师吗?你想要让很容易缺乏创造性的日常教学进入真正的艺术创造状态即审美状态吗?那就请你——

    多一点“用心讲课”,少一点“用口讲课”。

2016/11/09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的谈话,

2016/11/10整理、补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014001.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733):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改变了语文
下一篇:少堂志林(735):让领子自己换自己
收藏 IP: 115.44.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3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