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程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程 100871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博文

有证据表明饶毅教授十年前就开始关注青蒿素研究

已有 5980 次阅读 2015-10-23 10:57 |个人分类:科技与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诺奖


有证据表明,饶毅教授至迟在2004年就已开始关心青蒿抗疟研究。当时饶毅教授在华盛顿大学任职,他试图通过《南方周末》记者李虎军去拜访屠呦呦老先生,并搜集与青蒿抗疟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但没有取得屠老先生的信任。当时,饶教授关注青蒿抗疟研究的原委可从他20042月写给屠呦呦老先生的信函中看得比较清楚。


 

饶毅教授2004年开始关注青蒿抗疟研究的契机,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能在2004年就开始关注青蒿抗疟研究,这是要有一定的学术鉴赏力的。至于他后来是否如媒体所言成了屠呦呦老先生获诺贝尔奖的推手,不必当真。但他至少是最早意识到青蒿抗疟研究价值的海外华人学者之一。

饶毅教授2004年开始关注青蒿抗疟研究可能与中国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合作研究集体于20041月荣获泰国玛希顿医学奖有关。至少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我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关注屠呦呦以及中国的青蒿素研究开发的。中国研究集体荣获泰国玛希顿医学奖的详情参见《光明日报》2004130日的报道。

 

   


有关中国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合作研究集体的获奖内幕,《中国科学报》基于对我以及其他一些人的采访进行了披露。可惜,这篇稿子因急于求成,写得不够精彩,也不够准确。但它对我们加深对屠呦呦老先生一路走来之艰辛的理解还是有帮助的。《中国科学报》上那篇报道《北大教授披露屠呦呦早年轶事:曾“被报”大奖》的网址是: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0/328779.shtm.

 

上周应《科普研究》之约花了两天的时间写了一篇专稿《青蒿抗疟研究信息的早期传播》。在这篇将于本月底刊发的文章中,我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科学通报》1977年首次公开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经纬;二是《光明日报》1978年率先披露的青蒿抗疟研究的过程。它对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传闻可能会有些帮助。

 

总之,主张饶毅教授就屠获诺奖一事发言时不能掩盖事实真相的人在向饶毅教授提出质疑时也需要以事实为依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1-930300.html

上一篇:公派出国读硕也是女多男少
下一篇:王晨副委员长曾率先力挺屠呦呦先生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41 唐自华 刘立 王涛 曾杰 赵星 史晓雷 李永丹 张钫 陈理 武夷山 杨正瓴 蔡小宁 曹须 戴德昌 姬扬 牛丕业 余洪波 王鸿飞 周春雷 罗德海 苗元华 汤茂林 翟远征 田云川 汪晓军 徐磊 李天成 葛肖虹 钟振余 张鹏举 王明明 刘世民 qzw wangqinling yuken naipie shuns bridgeneer biofans decipherer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