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在学术报告后希望别人提问与参与提问 精选

已有 12294 次阅读 2012-9-18 12: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希望, center, xml

在学术报告后希望别人提问与参与提问

喻海良,2012/9/18于波兰克拉科夫

最近三个礼拜,要连着做三个学术报告。第一个学术报告是我们学院安排的一个Seminar,第二个是昨天在波兰Metalforming 2012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第三个是下个礼拜,在卧龙岗大学举办的AMPT2012国际会议上的学术报告。也因此,这几天也是好一阵子忙乎。

通常在各类学术报告后都有一个比较短的时间用于回答听众的疑问。对于提问,我现在似乎也比较热衷。基本上,在听完一个学术报告后,都会对所做报告提出几个问题。即使不是很懂,也会提出一个问题,参与讨论。同时,自己做学术报告的时候,也比较担心冷场,没有一个人提出问题。很荣幸,报告后,也有几个人和我参与了讨论,感觉这几天忙碌着做PPT没有白辛苦。

做完学术报告后,为什么希望有几个人能提出几个问题。有很多人认为,在学术报告中,有时候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对方回答不了,他可能会下不了台,也因此,可能会“得罪人”。因而,不愿意提出一些自己真实存在的疑问。还有一些人,参与学术交流,做完学术报告后非常害怕台下有人提问,一方面,可能语言交流上可能有问题,另一方面,对自己所做的报告不是很有信心。也因此,做完后就匆匆忙忙希望结束。然而,我做完学术报告后,还是希望有人能够提出几个问题,让我“解答”。首先,对于每一次学术报告,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认真准备。有时候,不只是完成PPT的制作,还会自己事先练习几次演讲。至少保证报告能够保持基本“流畅”。因而,希望自己的认真劳动能够得到大家的回音。第二,对于自己做的科研,基本上都是“自认为很好”,因而看不到里面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希望借机会有人指出,将来予以提高。第三,希望通过会议,了解所研究问题是否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发现有共同兴趣者,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建立合作关系。即使不能够吸引大家兴趣,有几个外行问题,也可以促进交流。第四,学术报告是一个让他人开始关注自己学术研究的极佳机会。通过会场回答问题,可以促进大家对我的认识。也因此,希望通过会议,在那些“大拿”面前,混一个“脸熟”……

同样,听完他人的学术报告后,通常也会或多或少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主要出发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感兴趣。听完一个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对里面的一些研究内容真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能对自己将来的研究内容有帮助。因而,必须提问。在大会期间,这样的问题是“公开讨论”的,因而,报告人通常会给出很好的解释,也可能会给出更多的“真相”。而会后,那就完全可能是打马虎眼,或者不回答直接走人了。第二,证明我认真“听讲”了。这个也很关键。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其实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以我这次来波兰参加国际会议为例,从悉尼转机新加坡,再转机法兰克福,再转克拉科夫,光是飞机上时间就有26个小时。加上机场等候、转机,一共是两天整。同时,就国际会议的会务费、机票、住宿等费用都是很大一笔开支。在这种“大的付出”下,如果不认真“听讲”、“思考”,感觉对不起自己。第三,让学界同行逐渐认识我。无疑,我现在只是学术界里面的晚辈。也因此,很大程度上,只能通过多次提出不外行的“问题”,才有可能让大家逐渐关注。很明显,小领域的国际研讨会上见到的这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既有可能是合作伙伴,也可能是竞争对手。而会议,无疑是相互认识、了解、建立联系的最佳方式。

话到最后,昨天我也使了一次坏。一个日本学者做完一个学术报告后,我提出了一个非常疑难的问题(我明知他们没有做,也解决不了,我自己短时间也解决不了),让他在台上尴尬了将近一分钟,最后,只得说,对不起,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能够研究,让争强好胜的日本学术人低了一次头。当然,这样的做法还是不值得推广的,的确,这次带有了一点点个人情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613954.html

上一篇:建议最低研究生补贴与各城市低保挂钩
下一篇:压抑中感受法西斯的罪恶——奥斯维辛集中营
收藏 IP: 178.43.115.*| 热度|

15 吉宗祥 林涛 陆俊茜 张士宏 鲍海飞 吕乃基 周向进 苏红 任翔 高绪仁 张晶 李宇斌 汪晓军 陆泽橼 刘瑞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