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中国人才政策的确到了反思的时候(全剧终)

已有 6025 次阅读 2012-8-3 12: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人才政策的确到了反思的时候(全剧终)

喻海良,2012/8/3

        昨天看了奥运会上韩国姑娘申雅岚不满判决,在赛场中央静坐痛哭得梨花带雨,申诉一小时不肯离场。在故事的最终结局,虽然申雅岚未能获得一枚奥运奖牌,但是,也得到了奥运官方的特别奖。虽不是如她想的那么圆满,但是也算是很好的结果。所以,遇到问题,千万不能轻易离场!

          还是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聊聊中国大学人才政策值得反思的地方。

        8)过于强调NSCNSC,是好东西。如果我这辈子在上面发表几篇文章,在老了的时候,也就多了教育儿孙的资本。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东西都能够往NSC上发表的。虽然NS是综合性期刊,但是,主要还是偏重生物、考古、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性的领域。而对于工程方面的内容,他们就是不很感兴趣了。而Cell呢,过于强调它,就更加离谱了。虽然是顶级期刊,但是,它只属于一个领域的顶级期刊。和大部分的人都沾不上边。也就是人们过于重视NSC了,才会出现陆俊那样的欺世者,评审专家都被他的NS论文给镇住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引进的人才以前有论文在NSC等顶级期刊发表过论文,不代表将来还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引起了那些没有在上面发表过论文的人,而将来在上面发表论文了,那才是真正说明该学校的实力。我相信,这也是大家都支持去牛校镀金的原因。

          值得推崇的是,NSC固然好,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了那些根本不适合NSC的领域的人。基础研究重要,可以让人们更加好的认识自然。但是,技术科学同样重要,发表不了NSC不代表就不为人类的更好未来作出贡献。至于怎么办,还是那句老外,萝卜和萝卜放在一起比较,白菜和白菜放在一起比较。至于最好的,那就把最好的萝卜和最好的白菜都拿出来,大家都好。

         9)过于重视科研人员的经费总量。经费是好东西呀,当然多多益善。作为老师,当然都有切身体会,没有科研经费,举步艰难。然而,现在的一个不正常现象是过于重视经费总量,而不是重视经费中用于研究的总费用。比方说,现在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额度为80万元,扣除学校管理费、水电费,可用于研究的经费应该还超过70万元。而一个1000万的购买设备性质的课题呢?学校和老师扣除30%的费用,设备扣除60%的费用,回扣扣除5%的费用,用于研究的费用就所剩无几了。特别是现在人力、物价上涨如此之快的基础上,对于加工一个设备,签订合同时加工费用需要600万,一年后就可能需要700万,再过一年,就可能要更多了。因此,一个项目总的经费最多,其实毫无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看这些经费中能够真正用于科研的钱有多少。当然,某些横向科研课题,项目经费多,其中研究经费占得比率也高也是很多的。

          因此,在考察研究人员经费的时候,最好只考虑课题刨除一切杂费后所剩的可能用于研究的费用。有时候,课题虽小,但是,它完全有可能四两拨千斤的。

         10)过于重视科研人员头衔。荣誉,历来是被国人看重的。这个心态似乎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从小学生开始,我们就有三好学生;到了大学,就有优秀学生,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工作了,就有优秀青年教师,等等。然而,这些荣誉还是比较好的,用一个星期,或者一年,也就没有人再用了。比方,初中的时候获得了一个优秀学生,现在长大工作了,不能见面就说自己是“优秀学生”吧。然而,今天的学术界,还不如当年的学生。见面介绍,某某长江学者,某某杰出青年,某某泰山学者,等等。然而,这些头衔能够说明什么呢?个人觉得,撑死了能够说明某一个人在45岁以前属于同龄人中的杰出代表。其能力就一定超过那些年龄在50岁左右的没有头衔的优秀教授吗?不一定吧!如果您要说强,那我就想问,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老先生,可能在没有任何头衔的情况下,去获得一个院士称号,而一些获得过长江学者资助的人,却不能。特别值得思考的是,人家屠老可是什么头衔都没有,却获了世界级大奖。

          当然,获得长江、杰青资助当然好,可以在未来四年内出更多的成果。但是,如果一个人10年前获得的头衔,现在还在用于各种忽悠的话,就值得思考了。

          连续啰嗦了三天,列出了个人认为目前中国人才值得思考的十个主要问题。俗话说,十全十美。如果有一天国内学术界能够把这十个问题解决了,我们的学术界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感谢大家对该话题的关注,全剧终!

中国人才政策的确到了反思的时候(1

中国人才政策的确到了反思的时候(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598626.html

上一篇:我理想的“鹿鸣大学”——答孙国涛博主
下一篇:作为某开源期刊主编,我为之辩解两句
收藏 IP: 130.130.37.*| 热度|

17 曹聪 吉宗祥 王善勇 罗德海 王涛 孙东科 邢凯 杨继平 王春艳 魏武 杨正瓴 何金华 杨靖 wrz124 hmaoi ddsers truth21c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