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只羡人才待遇高,没见他们考核要求有多高 精选

已有 32544 次阅读 2017-3-27 09:3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只羡人才待遇高,没见他们考核要求有多高

喻海良,字之亮,2017-3-26

移动端授权发布的微信号:LetPub论文编辑科学网

这些天,我明显感觉到国内高校表现出“人才焦急症”。一方面,教育部部长站出来呼吁东部高校不要去挖西部高校的命根子;一方面,经常看到各种各样高待遇的广告;还有就是一种声音,人才需要自由流动。回国这几个月,听到的高校、科研院所相互挖人新闻真多。听说东北地区某院士被挖到了广东某市,给了多么好的研究环境和待遇。听说北京某高校一下子从某大学挖走两个杰青,一个是兴高采烈,一个是欲哭无泪。听说某高校人事处在去年千青面试会议上直接挖其它高校的墙角,好像有刚刚面试成功的千青被别的高校挖走了……

说良心话,我个人一直以来都是鼓励人才流动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我见到的情况也是这样:干得好的人,可能主动换岗位,干得不好的人,也会被动换岗位。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在知名高校工作的人跳槽到相对差一点的高校,也有从差一点的高校的人跳槽到知名度大一点的高校。对于前者,通常都是因为职称、待遇所累。在澳洲,每一所高校同级别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因此,经常看到一些知名高校的副教授为了弄到教授头衔,由于在知名高校的机会相对而言会少很多的,他们选择从名校跳槽到普通高校,这样职称、待遇上升一级。对于后者,很多人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声誉,从一所差一点的高校,跳槽到知名的高校,这样的案例我也见了好几次。当然,他们的职称可能会升一级,也可能是平调。当然,在澳洲高校跳槽,如果是获得了一个更好的位置,通常都会有一轮和原有单位协商的机会。如果原有单位能够匹配后者的待遇,答应后者的条件,则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如果原有单位放弃匹配后者的待遇,则去后者工作。也因此,双方的关系并不是很尴尬,去留都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相对而言,国内高校间人才流动是有兴趣很多的。一方面,东部高校和中西部高校的待遇好像是差别很大。很多人会说国家的基本工资是差不多的,但是,好笑的就是国内工资的组成是很多部分的,基本工资教授和副教授之间差别也就几百元每月,但是,津贴差别就大了去了。另一方面,东部高校和西部高校的管理体制确实有差别。在西部的一些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是需要上交个人因私护照的,相反,在东部高校,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就是东部高校的用人制度和西部高校的用人制度有一些差别的。在东部某些高校,对于那些特别厉害的人员,完全不需要之前的人事档案,相反,西部高校依然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控制。由于上述原因,在人才流动方面,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孔雀东南飞”。

试问谁愿意跳槽去待遇更差的地方呢?在很多人眼前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现阶段国内高校间挖人,主要是针对有“帽子”的教授。对于他们,他们的待遇真是高很多的。前几天发现,我作为中南大学一个新引进的普通教授,自己的津贴居然比副教授的津贴低很多的。相反,对于那些有“帽子”的教授,年薪50万不是梦想的。如果将来也有一个地方同意给我这么高的待遇,相对于我现在的待遇,我不跳槽是不是会被骂傻子?其实,2009年,我停薪留职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期间的待遇远低于我在东北大学的待遇。而且值得一说的是,我一开始就知道待遇的差别,但是我选择了。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追求梦想,追寻更大的舞台。我回国之前,一个学弟从国内某985高校辞职回澳洲寻找工作。他和我说,如果只是比较待遇,国内的工作是高很多。他的想法就是追求一份不需要太多噪杂的科研环境,多花时间做一些真正学术的事情。

话说回来,前几天,看到一位老师的合同要求,确实比我这样的普通教授高一个级别。如果他们能够完成合同里面的内容,拿那么高的薪水是合理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姑且是难以实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041836.html

上一篇:当论文量占40%,我们就是该领域的领导者?
下一篇:17个国家各自影响因子最高的10个期刊
收藏 IP: 218.76.29.*| 热度|

38 田剑波 赵凤光 史晓雷 马军 王忠媛 黄仁勇 江克柱 黄永义 杨正瓴 吕洪波 郑永军 雷宏江 王汀 刘全慧 王毅翔 陈智文 潘碧峰 汤茂林 高秋志 张波 马雷 唐凌峰 尧中华 章雨旭 韦玉程 樊采薇 武夷山 白龙亮 彭思龙 李哲林 张鹏举 俞立平 蔡庆华 易敏 chenMM99 xlsd ericmapes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