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xiaoyingz

博文

中医理论的生命节律

已有 6690 次阅读 2012-3-2 01:12 |个人分类:教育与思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医, 生命节律, 日节律, 年节律, 世代节律

中医理论的生命节律

中医理论中提到了四种人体生命节律规律:周日规律、周年规律和终生规律并且按照十二地支把各个节律中的时间段的称谓统一起来,这样研究形成了生命疾病预测和人生命运预测理论。其中亚日规律是生命周期中人自身的运行规律,与外界环境没有关系,而周日规律、周年规律和终生规律与外界有很大关系,而且后三个规律可以按照十二地支把各个节律中的时间段的称谓统一起来,最后研究它们的共同规律。

生命节律的亚日规律

首先,中医认为人的生命周期在一日之内是不同的,存在一个“亚日规律”,亚日规律主要是根据血液在身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而定,还根据“营气和卫气的运行周期来确定的”,《灵枢.五十营》中有三个主要观点:一个是认为人体内的卫气和营气一个昼夜可以在体内运行50个循环周期,另外一个认为营气是运行于二十八经脉之中的,它的主体路线是十二经脉。卫气是散布于全身的,而且卫气和营气的关系是丞相与将军的关系,将军必须跟着丞相行动,“营卫相将,卫随营行者也”。第三,卫气和营气在一日的运行中会出现多次交汇,营气自身交汇一昼夜是五十次,卫气自身交汇一昼夜是五十次,卫气和营气交汇比较复杂,有交汇于内经的,有交汇于外脉的,还有一次在半夜的大会。故明代医学家张介宾(1563-1640年)说:“营卫之行。表里异度。故尝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瞑而卧。命曰合阴。合阴者。营卫皆归于脏。”对于营气流注的次序,中医有很明确的记载:首先从肺经开始,顺序流注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复回肺经。手三阴经由脏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二阴经由足走腹,足二阳经由头走足。这样就形成了人体生命周期的亚日节律,这个节律在治病中有以下运用:第一,要求人在劳动或者学习半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一下,第二,针灸的时候半小时左右就应该换针。第三间隔半个小时应该喝水。

我对亚日规律有以下质疑:我承认亚日规律是存在的,但是营气一日之内在人体内运行50周次有什么依据呢?根据我们日常的体验,人一日三餐,早晨8点(辰时)吃早餐,12点(午时)吃午餐,下午七点(酉时)吃晚餐,然后从晚上七点到次日早晨8点长达12个多小时不吃饭,不想吃饭。按照这个节律,人一天有三个营气快速运行时间,一个是辰巳时,一个是午未时,一个是酉戌时,而在亥子丑寅卯这五个时辰营气运行应该是比较缓慢的平稳的,但是中医理论没有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为什么?第二点质疑是,人在晚上睡下以后虽然消化系统的运动极度缓慢,但是人在夜间的免疫能力是最强的,也就是是卫气最好最强的时候,否则会把人冻死,或者吹死。也就是说人一天中白天营气最盛而卫气较弱,但是在夜间营气最弱而卫气较盛,中医理论为什对这一现象描述不够充分?第三点质疑,卫气和营气的大小强弱很明显与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强度有很大关系,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强度越大,饭量越多,营气越充足,而卫气随着营气的充足越强大,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越强,但是中医理论中对于这种关系描述不多。

生命节律的周日规律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一天按照地支对应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白天日中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太阳辐射最强,空气湿度最小,太阳万有引力最大的时候,和夏季特点一致,所以日中为夏;而半夜是气温最低,太阳辐射最弱,空气湿度最大,太阳万有引力反向最大的时候,所以夜半为冬,这样把一天可以和一年并列研究。把一天的时辰和生命周期的日节律联系起来,中国人发现了“子午流注”,《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子午流注,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把一天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肝脏的气血运行及五腧穴的开合进行结合,在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经有十二:寅时气血注入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胆经最旺。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丑时(1点至3),肝经最旺。“肝藏血。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寅时(3点至5),肺经最旺。“肺朝百脉。卯时(5点至7),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辰时(7点至9),胃经最旺。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已时(9点至11),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午时(11点至13),心经最旺。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未时(13点至15),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申时(15点至17),膀胱经最旺。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酉时(17点至19),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戌时(19点至21),心包经最旺。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亥时(21点至23),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过了亥时,百脉之气复通于胆囊。子午流注的发现是有很大意义的,尤其是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明显的依据,例如有人下午未时嗜睡,那么可以根据子午流注判断此病在小肠,小肠消化吸收不好,或者有肠炎,导致脾湿积累,小肠有湿热之病。生命节律的周日规律还可以用来治病,例如,在下午未时嗜睡,那么可以在下午未时健脾除湿的药,这样效果最好;另外用针灸来治病,就选在下午未时治疗手太阳小肠经。

生命节律的周月规律

中医认为,由于月亮的重力作用,盈亏朔望(实际上就是月球万有引力的方向)对人体有显著影响,所以也有一个周月规律:月满则人体气血旺盛充盈,越亏则人体气血旺盛充盈虚弱。我们发现月球万有引力极其方向的确对人体有影响,例如女子月经基本是按照月亮周期来潮的。那么其它更加强大的万有引力对人体有没有影响呢?比如太阳的万有引力,我们把人体的体重假设为60千克,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米,月球的质量是7.35×1022千克,万有引力常数是6.67×10-11,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1011米,太阳的质量是1.99×1030千克,那么计算人体受到的月球万有引力为2.04×105牛,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值。

6.67×10-11×7.35×1022×60)÷(3.8×1082

如果计算人体受到的太阳的万有引力,那么它是0.36牛。

6.67×10-11×1.99×1030×60)÷(1.5×10112

由以上计算可知,实际上由于月亮和太阳距离地球太远,他们对人体的万有引力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所以以万有引力作为生命节律的周月规律的依据不能成立。实际上,这个影响微乎其微,远远没有温度,气压,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强烈。但是,如果考虑月亮和太阳对大气的电离作用,然后电离子对人体的影响,那么这个作用就比较大了。

生命节律的周年规律

中医认为随着一年十二个月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强烈,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功能盛衰强弱也在随着产生随时变化。所以把这种变化和十二个月对应起来。《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建立了“五运六气”的“运气学说”:天干地支,天干最早用来记号日期,地支最早用来记号月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然后把天干地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对应配属:天干中甲乙属木,位在东方,丙丁属火,位在南方,戊己属脾,位在中央,庚辛属金,位在西方,壬癸属水,位在北方;地支配属五行主要根据北斗星的斗刚所指配属农历月份,称为根据月建配属十二地支,这个实际上就是根据阳历(太阳历)配属阴历(农历):寅月是正月,卯月是二月,辰月是三月,巳月是四月,午月是五月,未月是六月,申月是七月,酉月是八月,戌月是九月,亥月是十月,子月是冬月、丑月是腊月。实际上去掉月建,换为阳历,那么寅月是二月,卯月是三月,辰月是四月,巳月是五月,午月是六月,未月是七月,申月是八月,酉月是九月,戌月是十月,亥月是十一月,子月是十二月、丑月是一月,这样划分简单而且准确,去掉了月亮历每四年出现一个闰月的计算麻烦。为了使得十二地支配属五行,中国古人想出了一个可笑的方法:寅卯月属木,位在东方,巳午月属火,位在南方,戊己属脾,位在中央,申酉月属金,位在西方,亥子月属水,位在北方;然后,余下的辰未戌丑建于36912月,实际是阳历的47101月,位于四方各地,分别属土。然后把天干地支非别配合组合成60年,作为一个长期年份纪年单位,也用来推算节气。所以,从阴阳五行推演出了历法,然后又用历法推演“金木水火土”等五种运气,称为五运,然后又把风、热、暑、湿、燥、寒六种气象情况配属于各个月份,组成“六气”,然后再根据这些建立了岁运、主运、客运、地支纪气、主气、客气、客主加临、天符、岁会等概念,有了这些概念就产生了人生算命学、风水学、八字学等。但是由于这样划分的前提是机械的,错误的,所以人生算命学、风水学、八字学的结论也就是模棱两可,错误的。首先,为什么要把土分别分配到其它几个月份呢?其次,对于太阳历来说每一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非要把公元1984年作为甲子年,然后根据这个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呢?凭什么根据名称配属五行六气呢?很显然,这个配属年份是错误的。但是这个配属月份又基本是附和实际的,基本可以预测到时候发生的疾病种类和疾病厉害程度。例如《素问.诊要经终论篇》:“正月、二且,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明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藏气法时论篇》:“肝主春,足厥阻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援之。心主夏,手少阻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操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康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目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膀理,致津液,通气也。」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待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康辛不死,持手王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肺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丰补之,酸泻之。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王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要,急食成以妥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德农。脾病者,愈在康辛,康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映慧,日出甚,下哺静。脾欲缓,急食甘以援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王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李泻之。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烨俟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王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前静。”

生命节律的世代规律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并不同意60一个甲子的生命节律,但是从人出生到死亡,的确存在一个孕育、出生、成长、成熟、精力高峰、衰弱、衰竭和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时间节律,和人生一年中的节律非常相似,所以有共同之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股理始流,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化悲,血气懈情,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黄帝曰:其不能终寿而死者,何则岐伯曰:其五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喘息暴疾,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以上两段文字很好地说明了一个人一生中精气神的变化规律。但是以上周期作为一个世代交替的周期规律并不能和十二地支密切结合。为了把这个规律和十二地支结合我做出以下推演:首先,根据我国人口普查2010年的结果,我国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1.6岁,四舍五入刚好72岁,72用十二地支相除得到6,那么我们以6年为一个周期单元分配人一生的72年得出:0~5岁为子运,6~11岁为丑运,12~17岁为寅运,18~23岁为卯运,24~29岁为辰运,30~35岁为巳运,36~41岁为午运,42~47岁为未运,48~53岁为申运,54~59岁为酉运,60~65岁为戌运,66~72岁为亥运。生命从子时生,到亥时死。12~17岁为寅运,犹如春天,36~41岁为午运,犹如正午,生命力最旺盛,正是干事业的好年龄,42~47岁为未运,犹如天过正午,精力开始衰退,疾病开始出现;从此走向衰亡之路。和一年四季之疾病一样,0~5岁为子运人容易得先天性病而夭亡,12~17岁为寅运,人容易得肾肝病而夭亡,或者先天性疾病而夭亡;30~35岁为巳运,人容易得肝病而夭亡;36~41岁为午运,人容易得心病而夭亡;48~53岁为申运,人容易得肺病而夭亡;54~59岁为酉运,人容易得脾病而夭亡,66~72岁为亥运,人容易得肾病而亡,72岁以后死亡都是正常死亡,原因是五脏具衰。这种划分仅仅附和一般规律,如果一个人能够领悟其中的节律规律,那么它就能够预测自己的死亡时间,例如“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但是有一个人在35岁就出现了这些现象,那么可以预测一下:这个人35岁年龄50岁的生理特征,那么判断这个人大概能活到56岁。所以,生命节律的世代规律也有预测的功能,因此也可以用来预算将来的命运。

生命节律规律的综合运用

综合起来,生命节律的日规律、年规律和世代规律都可以用十二地支

来表示,过去还有一个月规律用十二地支表示,所以把人的出生年月日时辰四个时间用地支表示出来,就构成了人的“八字”,人的八字可以部分地表示一个人的五脏发达程度,性格特点,处理事情的方式,所以“八字”成为预测命运的一个重要理论数据。但是由于它只有部分的充分理由,所以不是十分准确的。但是遇到几种极端情况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例如一个人出生在农历一月一日午夜,那么这个人阴气太重,体格将来非常健壮,但是阳气不足。又例如,某个人出生在农历六月十五日正午时分,那么这个人阳气很充足,但是可能将来有肾亏的疾病。当然,这些根据气候变化组成的八字的作用力很显然没有作为遗传因子的作用力强,所以其预测只能是相对的,能力是有限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615-543084.html

上一篇:中医理论的生克侮乘
下一篇:中医理论的疾病分类
收藏 IP: 113.140.45.*| 热度|

3 武夷山 许培扬 施泽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