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baol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baolian

博文

掀起你的盖头来——阴阳合同引发的思考

已有 2719 次阅读 2018-7-6 07: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上个月,崔永元针对《手机2》而曝光影视圈阴阳合同引起轩然大波,而据业内人士披露,“大小阴阳合同”在行业里很普遍这也引发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着手开始了调查!

对应娱乐圈的阴阳合同,混凝土的阴阳配比又进入了人们视线。月有阴晴阳缺,配比有阴阳两个!一个是对外公开的、提供给施工企业的混凝土配合比,自然一切指标都符合规范和相关要求另一个是隐蔽的实际生产用的,生产企业出于不同目的,提供给使用方或质检部门的配合比与实际生产的混凝土不一致

无论从企业诚信、市场秩序和工程质量监督控制角度,“阴阳配合比”都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和潜在的危害性,是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所不能容许的,也是行业必须杜绝的。

但反过来,阴阳配合比怎样产生?怎样解决?这也是需要我们面对与思考的。

首先,自然是利益驱使!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以次充好,大量应用价低质次的劣质原材料,而这肯定不符合规范要求,为应付检查、材料上报,假配比就出来了!这样最终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质量、引发结构安全性危机,甚至最终拆除,不仅没有降低成本,反而很多企业因此倒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前些天,某企业邀我去讲混凝土的成本控制,我着重讲了混凝土的成本控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整个混凝土生产使用的链条,而不是简单利用劣质原材料来降低成本,关于这一点,后续会有专门文章深入讨论。

第二,对技术的理解与认识不足也是引发阴阳配合比的因素之一。最纠结的无疑是对掺合料的认识!我十几年前在河北交通系统推广高性能混凝土,对于掺合料,业主方和质监站强烈要求不能掺,结果灌桩的C30混凝土,水泥用量到413kg/m3,极端浪费!!!有的施工单位经验丰富,偷偷掺入粉煤灰,然后说是泵送剂,也是无奈之举。另外,技术不断在进步,但技术思维没同步提升。比如对于粉煤灰掺量的限制,早期的要求限制用量是有道理的,因为早期混凝土搅拌主要靠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效率低下、生产率不足,如果大掺量,势必造成匀质性差,强度离散性大,相应的当时规范要求Ⅰ级粉煤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跨度小于6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小掺量,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随着搅拌机械和工艺的进步,双卧轴强制搅拌使搅拌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掺量自然可以变大,而且工作性能也有很大提高,但配比报告又不能这么出!

对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分——水泥的理解也有很多歧义,GBT4131—1997《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中已明确介定为:加水拌合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适当材料并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在相关的标准规范中,水泥一词常有两种含义,一是狭义的水泥,即专指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水泥产品,再一是广义的水泥,包括掺合料的广义的水泥也就是胶凝材料。关于预拌混凝土中最小水泥用量的内容含义,早在我国颁布的第一本G BJ10—65《钢筋商品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就明确:最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以后修编的GBJ204—83GB50204—92都已明确:最小水泥用量,对于普通商品混凝土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对于轻骨料商品混凝土不包括外掺混合材料但由于不同规范的表述差异或规范编制者考虑不全,造成一些从业人员机械地认为水泥就是水泥的认识误区特别是质监部门,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阴阳配比

第三,对于规范的理解与认识差异。国外通常只有一本混凝土结构规范(包括设计和质量验收),而我国建筑、水工、铁路、港工、公路……都有各自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而施工验收则单独地另有规范控制质量。这是计划经济条块分割历史形成的,至今仍未能统一,其中不乏重复、矛盾、不协调之处。国外由协会管理的标准规范并无强制性质而鼓励创新和竞争,而我国行政性的规范管理体制将技术标准强制执行,往往束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目前各种新编制的规范越来越多,而且矛盾、重复,造成使用不便。比如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规定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m3,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而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何种水泥?强度等级多少?标准没有对这些规定做出详细说明,使人无所适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规定粉煤灰不能超40%,但实际为降低温升,掺量往往超过50%才能满足要求!

另外,很多规范编制者缺乏必要的工程经验、知识面狭窄、对国内外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理解认识不足,也造成了这种状况。比如,从材料体系,早期的混凝土不使用外加剂和掺合料,水泥会形成絮凝水囊(图1),生产使用自落式搅拌机,小坍落度混凝土,这一时期的混凝土坍落度虽然不大,但随着振捣棒的强力振捣,混凝土中的部分絮凝结构被打散,提高了流动性,可以施工!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混凝土材料体系也增加了掺合料和外加剂,混凝土生产也变为强制搅拌!现在的结构跨度越来越大,含钢量越来越高,再加上预应力结构的应用,波纹管等都给结构内浇筑的混凝土充满模板增加了难度,大坍落度势在必然!由于外加剂已经打散了絮凝结构,即便稍稍过振,也不离析(图2)。比如当时桥梁施工规范还要求90-120mm的小坍落度,质检、监理按规范要求本身是对的,但这样的要求施工就没法进行,合理的坍落度应该在180mm左右,面对监理和质监站,也只能以假报告应付!

 

 

 

 

 

图片1.png


 

 

1 没有外加剂水泥浆中的水囊      

 

图片2.png

   

2 外加剂作用示意图

 

避免阴阳配比,从业人员需要观念不断转变,知识不断更新,市场要更加规范化,标准、规范必须与时俱进、及时修订。

getqrcode.jpg微信图片_20171205082513.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52260-1122489.html

上一篇:纳税光荣?我不这么认为
下一篇:混凝土之殇?建筑之殇?
收藏 IP: 223.104.22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