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我曾扬言要写一个系列关于大学学习的博文【1】,不过从那篇博文的推荐和评论来看,在科学网上这种博文需求似乎不算大。即使如此,我还是义无返顾地前来兑现自己的诺言,今天就说说大学学习的独立自主性的问题。博文的标题来自拆字:“大”被拆成了“一人”,“大学”被拆成了“一人学”。
事实上,就“大学”和“中学”两个词拆字玩儿,这其实不是第一次,因为我以前曾经写过“大学之大”【2】和“中学之中”【3】,还差一篇“小学之小”;当然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但是,这类话题无论写多少次,每一次写都会从新的视角对司空见惯的字词和事物加以解读。今天写这篇博文来说“大学”,不再从宏观的层面上去说“大门”【4】、侃“大师”【5】、观“大楼”【6】,而要专心回归大学的本源——学。不为别的,只为新生同学(童鞋)们刚刚结束军训,开始上课了。
论及大学的学习,无数在大学阶段取得了好成绩的同学可以总结出N条成功经验,那些成绩不佳而颇有挫折感的同学到毕业时也会列出M条失败的教训。不过,无论是 “优秀生”还是所谓“差生”肯定能够在某一点上达成共识——大学的学习和中小学的学习是很不一样的。那么,大学的学习与中小学的学习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课程的门数暴增近一个数量级。中学主课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6门或者7门,但“高烤”(高考太火了,必须加个火字旁,谓之“高烤”)只有其中的3+X,算下来大约只有5门左右。而在大学阶段,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有3-4门分量很足的必修课(也是主干课)和若干门选修课,这样的学习要经历7个学期,课程之多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到毕业的时候,有的学生竟不能一口气说出学过的这些课程名称。面对着“走马灯”般频繁变化的课程、“走穴”一样变换的教室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主讲教师,学生再也找不到中学阶段那种一门课从头学到尾、三年一贯制的教室和任课教师的感觉了。相反,他们必须适应不同课程内容、教室场景、周围同学和任课教师讲授风格的不断改变。
其次,教学方式有巨大的不同。如果说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那些有限的知识是通过“磨豆腐”般的反复讲授和大量习题演算训练加以强化的话;到了大学阶段,比中学多了N倍的海量知识的讲授是则是彻头彻尾的“一次性”的,很多甚至“一带而过”根本未及深究。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地等老师主动来给自己“掰饽饽说馅”讲清楚每个知识点几乎没有可能,即使在课堂上点明课程中的所谓“重点”,也不是每个老师都乐意去做的,更多的时候,是听到老师说——“这个推导大家可以课下自己试着推一推”、“那个证明很简单,你们可以自己证证”、“打*号的这部分选讲内容,自己看看”、“这部分知识,以后XX课中会有详细的讲授,我这里就不讲了”等等。如果说中学教师一节课或许只讲了教科书的1-2页(字号大、色彩鲜艳、形式生动),大学老师一次课(2学时)却完全有可能横跨教材的十几页内容,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学的信息量差异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正是因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如此大的不同,所以决定了大学的学习方式明显不同于中学,更要强调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传说中的“自学”,因此我说,“大学”更要注重“一人学”
在中小学阶段,几乎所有学生(至少在一个省区内)都用的是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毕业升学时考的也是同一张试卷,在一个班级中,教师是同一个人,用的是一套参考资料习题集,实行的是统一的作息时间……因此,如果不考虑学生回家自己点灯熬夜苦读或者被家长安排进入补课班学习甚至花重金聘请“牛”老师单独补课这些体制外因素,中学阶段的学习,基本是步调一致的集体性学习,甚至连打吊瓶“补脑”这种旁门左道的东西,都是一起进行的。到了大学阶段,集体学习虽然还有,但已经明显被削弱了很多,相反,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单元进行的独立学习会成为主要的学习模式,至少在课堂教学之后的自习阶段是这样的。
之所以要强调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是因为每个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预期都有所不同,说通俗点儿,这些都是“个性化”的,所以,他们自己设定的学习重点会有明显的差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法也自然会大相径庭,要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既然咱说大学学习已经到了“独立性”阶段,也就意味着学生绝不能再靠班主任“看着”才能被动地学习,相反,则要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要注意学习的自主性。本文标题中所说的“一人学”,就是说不要去管周围的环境和别人是“神马”状态(“神”的清闲状态OR“马”的辛苦状态),只要自己认定了自己应该去学习,就要拿起书包走进教室或者图书馆,静下心来学习,哪怕那里只有自己“一人”在“学”。
必须说明的是,强调学习独立自主性的“一人学”,绝不意味着在学习中不和其他人发生横向的联系,也不是说一个大学就一个人在学习。恰恰相反,“一人学”不是狭隘地让自己进入“闭门造车”、“坐井观天”(也号称是在“仰望星空”,但看到的星星多半没有几颗)状态,而应该在每个人都注重学习的独立自主性的情况下,通过同学之间充分的交流、互助和互动,来更多地获得外界信息、来自他人的思想和经验方法,做到为我所用,“一人学”不是让自己感觉“唯我独尊”,“自学”也不是“自穴”。
参考:
【1】 吕喆:漫谈大学学习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611808
【2】 吕喆:论“大学”之“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21314.html
【3】 吕喆:论“中学”之“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23524.html
【4】 吕喆:中国大学校门朝哪儿开,开多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88894.html
【5】 吕喆:“大师”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15727.html
【6】 吕喆:“世界一流大学”与大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29260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