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到冯用军老师的博文——“大学排行榜 尽信榜则无榜”,才知道最近这些年很流行的“排行榜”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地噌噌地从土里往外冒,已经不小心“扎了N多正在蹲在地上的人的臀部”,自然由此引发了不少的“口水战”。或许是因为迫近高考,所以大学排行榜注定要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再火热一阵子,被广为转载和评判,继续让家有(加油!)考生的家长们顾左右前后上下然后彷徨了。最近几年我很少去关注《大学排行榜》,但一直觉得“排行榜”现象挺有趣,所以今天一大早起来就赶紧鼓捣一篇“喆学”博文,议论一下“排行榜”。
“排行榜”这仨字儿,分别拆开看,有如下涵义:
“排”是“手”+“非”;看似是动手爬梯子的样子。“排行榜”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一些人或事物“向上爬”,至少从表面上看是正在或者已经怕上去了。
“行”,是“双立人”和一个终极简化版的“街”字。“排行榜”一出,就像一群人站在大街上排队,这样便可供过客们评头品足,这种现象用个时髦的网络语词就是“晒”。“行”还是行业的行,只有同样领域和行业的才能放到一块来搞排行榜。例如:建筑业的房地产大老板不要去和时装界的模特比谁更漂亮;时装界的名模也千万不要与金融大亨比谁的钱多;“高富帅”的排行榜恐怕只是一个传说。“行”,还有“行不行”的意思,能亮出某一量化指标证明自己行、抑或在一对一的单挑PK中得胜者,可以在排行榜中占据更高的位次。
“榜”,是我重点要论述的一个字。榜字原本就是文告或名单之意,很多时候还有模范效仿目标的榜样涵义。这个字拆起来不是很有趣,撷英倒是可以非常地给力,不信您请看:
“排行榜”的一个首要的作用,是“帮”。即能帮助进入榜单的人或事物取得名誉甚至地位。在现实中,“大学排行榜”是很能够帮助一些大学招到(甚至忽悠到)比较好的生源、也能帮助大学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源的,能傍上排行榜,就有了这一切,这大概是“排行榜”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其实,我最早所知的“排行榜”,并不是现如今的这些大学排行榜,而是听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里面提到隋唐乱世中有“四猛四绝十三杰”。其中的“四猛四绝”好像排名不分先后,而“十三杰”是实打实的排行榜。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第四条好汉熊阔海,第五条好汉伍天溪,第六条好汉武云昭,第七条好汉罗成,第八条好汉杨林……第十三条好汉秦琼/尉迟恭。这个排行榜直接锁定了好汉之间的比武结局,排名靠后的基本打不过排名靠前的,除非借个地利(裴元庆曾经从山上冲下来借着惯性打了宇文成都一家伙)。其他的,还有小孩子们之间传说的《三国演义》排行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但它让俺们看到的仿佛是一代不如一代。小说评书中的这种“排行榜”,本质上是比拼谁长得“榜”、膀子力气大武艺高,或者手上的“棒子”(兵器)厉害,那是真正要大战若干回合后靠实力拼血汗才能赢得的排名,绝非现在这样搜集些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一个模型带进去算出个总分拿软件自动排个序就能搞掂的“排行榜”。
为了在“排行榜”中占据有个好位次,有些大学也不是真的闭门修行、苦练内功,而只是在数据的取长补短上下功夫。正是由于模型的莫行和数据中可能存在的诸多注水,如今的“排行榜”之所以让人越来越怀疑,搞得在“榜满天下”的同时又“谤满天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很多“排行榜“的数据似乎“磅数”(份量)不足。以这种“排行榜”示人,不免让人想到河蚌——有个硕大而坚硬的外壳,里面确实一团软而湿滑的肌肉,若不是在合上两片蚌壳之时,全不足以显示其力道;更经不起长时期的“暴晒”。
【1】 冯用军:大学排行榜 尽信榜则无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571&do=blog&id=56905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