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看到林中祥老师的博文“高校吹响了‘数字竞争’的号角”【1】,曾经想就此话题整一篇博文。今天早上,看到赵纪军老师的评论“如果填过这次的学科评估表,就会明白,我们的目标管理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林中祥老师在下面写出的回复是“唉,中国式竞争!”这让我从中受到了启发,决定从这个“唉”字入手,写上一篇撷英博文,说一说大家面对“中国式竞争”的纠结心理。
从教30年的林中祥老师的这一声“唉”,道出了很多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在时下的“数字竞争”时代里的辛苦与无奈。
为了填满一张张考核表,为了去接受一次次的评估、评比、评选并取得好的结果,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老师们要做多少事?课要上,学生要带,科研项目要去争,文章要发,专利要报要转化,奖项要去拿,专著教材要出,会要去开甚至抢过来办,报告要去作,要出国留学访问,……面对这些“要”,我们的老师们被搞得负担沉重,健康状况不佳,可能累到了需要吃“药”的地步了。
在这样的考评体系之下,大家多辛苦都得咬牙坚持着,要“挨”过去。其实,这些“数字竞争”还好应对,更难应对的是由于竞争而引发的人际关系上那些勾心斗角。这些年,也偶尔有承担不住这些负担,没能“挨”过去,出现了心理障“碍”的老师,选择了一种曾在阶级斗争年代里被称为“自绝于人民”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无疑是“中国式竞争”的最大的悲“哀”!
事实上,在填写表格罗列的众多考评指标中,在“数字竞争”的一轮轮比拼中,有多少数字是有内涵的?又有多少数字是虚浮的?老师们每日忙碌的事情中,有多少是有意义的事?又有多少是必须应付的差事?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了让某一方面的指标表现突出抢眼,甚至能够去拔得头筹,很多单位、很多人会选择重点抓某项指标。于是就有了为了多搞科研经费、多发文章而不让年轻的讲师们上课的新举措(巨错!);给文章“灌水”高手高职厚禄(教授职称+重金奖励);为了提升学校的国际化程度而招收大批亚非拉各种肤色形象的留学生、公派大批年轻教师出国留学(流血),……这种为了突出某项指标而做出的努力自然不会白做,不乏在很短的时间实现重大的突破的先进案例。然而,这种指标蹿升的背后是格局的结构性破坏和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有些时候,突出单项指标的不均衡飞跃就如人的机体产生的“癌”,它的疯长会严重损害健康直至死亡。
缺乏实质性内涵的“数字竞争”,绝非高水平的竞争,而是一种在比较“矮”的层次上的竞争。在指标数字暴涨阶段,它可以带给人们激动冲动结果导致更多的盲动,助长社会的浮躁。从长远看,它只会破坏整个体系的协调发展。在这方面,50多年前的“大炼钢铁”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如此“哀挨矮碍”的中国式的数字竞争,多半让我等“碌瑟”摇头叹息地“唉!”而很难由衷地说出一声“爱”;当然竞争中的“稳拿”们或许可以吧?!
注:本文标题中略显诡异的符号“!!:-(”是一张额头上有皱纹的愁眉苦脸,是“唉”的形象表达。
参考:
【1】 林中祥:高校吹响了“数字竞争”的号角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177&do=blog&id=55069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