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谁可为“状元”之师? 精选

已有 6289 次阅读 2010-12-14 08:45 |个人分类:科学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考, 老师, 名校, 陈儒军, 状元

刚才看到陈儒军老师的博文“状元学生往往成不了顶尖人才”【1】,里面提到很多杰出人物并非状元,而言下之意是顶级人才可能出自“敢大胆质疑、有奇思怪想的学生”,更对超级名校争抢“高考状元”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我对陈老师的观点看法基本赞同,读后我还想到了一个问题——“谁可为‘状元’之师?”本来想写条简短评论的,打下几个字以后想到这是个很好的题目,于是转而来写篇博文。
写博文之前,先做点儿功课,放“狗”(搜狗)出去搜搜资料,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了我一大跳!原来“状元之师”很多呀!瞄了一眼之后不禁让我哑然自嘲——列为曾培养出过各级“高考状元”的高中老师自然就是“状元之师”,我提这个问题,莫非想请各位老师来报名么签到么?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赶快收敛笑容,因为我要问的“状元之师”,不是他当“状元”之前的老师,而是当了“状元”之后的老师谁有资格当、怎么当的问题。
古时候的状元不多,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2】:“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状元约有七百多人左右,他们都是在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上的佼佼者。”古代的状元也不是都成了政界的“顶尖人才”,原因是“因历朝历代多以文艺及哲理为取才的标准”,结果是“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看来还算“术业有专攻”,因为文史哲的知识和能力出众而考中“状元”,要成为“顶尖人才”也是首选在这个专长上。
古时候的“状元之师”当中的“蒙师”(私塾先生)肯定很难考证,就算是那些地方学政官员,也只能地方史志的故纸堆里面去搜寻蛛丝马迹,他们没机会开博客作报告宣讲先进事迹和经验。历史上的状元们作为“天子门生”(进士)之榜首,自然要认皇帝作老师的,这些“状元之师”倒是个个都青史留名,不过他们只晓得点谁作状元,此前却不曾真正教过状元什么,此后也是要状元为其服务而已。
回到当下的现实,很多名高中都出过省、市、县的“高考状元”,有的还会蝉联N多年,里面的“状元前师”肯定有一大把,先进经验大概都可以装好几箩筐。少数名校每年都可以录取若干省级的“高考状元”(把地市县级的“状元”都算起来显得太多太滥了,免谈!),甚至为谁录取的多还要争吵一下,这些大学的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状元后师”,不过,和“状元前师”们火热的宣讲会相比,名校在录取了N多“高考状元”、在生源争夺大战中大获全胜、得胜班师之后似乎都比较低调,极少有宣讲如何继续培养这些“高考状元”、让他们真正成为“超级顶尖人才”的先进经验的,换句话说,“高考状元”们的后期培养还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前面的博文里面曾经一轮过掐尖、拔尖和冒尖的问题【3】,其他很多老师的博文也曾提到高考之后乃至高考之前许多有实力的高校都在对状元、准状元和潜在状元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争夺的热闹场面过后,有的学校也会推出一些专门的措施意在培养这些“拔尖人才”,放在普通的班级怕耽误他们就搞些重点、专门的班级,怕一般老师教不好就组织名师们专门授课,怕在国内耽误了成才就在本科阶段派到国外去……总之设想和措施很多,效果如何,大家也不用着急,慢慢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状元”们将经历的国内外大学众多老师中,估计很难有机会都遇到“高考状元”,甚至大部分老师在高考阶段的智商也不比他们高、当时掌握的知识也未必就比他们多,毕竟早有“师不必贤于弟子”之说嘛!那么这些人是否有资格、有能力做“状元之师”呢?我看可以。因为大学的老师即使是非名校非名师的普通教师,在这个层次的知识上肯定多于刚刚入门的“高考状元”们,故而大可以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而无需自惭形秽。作为一位教师,能教好他主攻的课目就是好老师,而作为一个好学生,则应该能够学好每一门课程。因此,无论是头顶光光如也的普通学生,还是光环普照的“高考状元”,在大学都应该怀着一颗谦虚之心在课堂上向每个老师学习,在生活中向每个同学学习,在图书馆里向先贤们学习。作为有超强的学习能力的“高考状元”,更应该有能力把握自己的学业,善于自主学习并实现自我塑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谁可为“状元”之师?不在于为师者的资格,而在于“状元”们的心态与学习状态。如心态平和、学习状态好,则可遇遍地明师(未必是名师,未必需要名校),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此时只需“择其善者而从之”即可,这样去学习,能够学到的东西会很多,个人能力的长进也会很快。如果心态浮躁,骄傲自满,则很难进入好的学习状态,此时恐怕非名校难以栖身,非名师难以指点,学到的东西即使有精深之妙,也难免囿于偏狭,思路也会受到某些局限。以上所说,都还只是限于人师和知识范畴,如果想要有大的创见,仅有人师、仅会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力向大自然学习、有能力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行。
 
***************************************************
参考:
【1】    陈儒军老师的博文“状元学生往往成不了顶尖人才”
【2】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475.htm
【3】    吕喆:人才的掐尖拔尖冒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393353.html

上一篇:写博与谐波
下一篇:导而不导,不导而导,谓之道也!
收藏 IP: .*| 热度|

39 武夷山 刘洋 杨学祥 王进 诸葛淑媛 赫英 葛肖虹 陈儒军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赵明 孙学军 于锋 赵凤光 王号 毛培宏 丁甜 吉宗祥 黄晓磊 李志俊 耿文叶 李学宽 侯成亚 李泳 许培扬 丛远新 姜洪洲 王永林 刘广明 黄锦芳 罗汉江 曾新林 刘庆丰 张玉秀 ffy waumo shatan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