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人生感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jxie 中国科学院 工学博士

博文

请不要轻易否定那些学生 精选

已有 13932 次阅读 2008-12-30 09: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北大, 科研能力, 面试

前些日子在科学网的博客中有人(对不起忘了名字)提到了有些北大教授偏爱招收北大学生的话题,教授们认为外校学生的基础不扎实、英语底子差、来北大是因为看中北大的牌子、不具科研潜能等。这个话题,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永远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不出一个正确答案来。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教授们(当然都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北大行为)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首先,作为老师,尤其是国内数一数二名牌大学的老师,更应该具备教书育人的风范和精神,拒学生于门外不是一个高尚老师的行为,更不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的行为。其二,如果一个北大老师只能把优秀学生(况且北大学生不都是个个优秀)教好,而不能把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见得外校的学生个个都不如北大学生)带好,其导师的资格值得怀疑。而且,仅靠一次高考的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有失偏颇,存在严重的误区。高考时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很多原本优秀的学生没有考上好的学校甚至名落孙山是常有的事。其三,一些学生以北大为追求目标,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达到了入学要求,本身确切地说明了这些学生具有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说明了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如果这些学生因为失败于一些不客观的、带有“歧视”面试而落选的话,对他们的打击可想而知,也许会感到社会对他的歧视而产生一些消极甚至是极端的想法和行为。反之,这些学生经过北大氛围的熏陶和北大教授的指导而成为一个个合格的栋梁之才,造就成又一个个北大人,于人于己于国家岂不是更好?其四,北大的教授未必都是北大毕业,也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博士学位以及科研、教学上的卓越成就。如果当时应聘北大时,北大提出非北大毕业不予录用的条件的话,也轮不上现在这些教授在北大指手画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也是美德。其五,判断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不是简单地看他的学习成绩如何,而更要看他有没有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也要看他有没有合作精神、交际能力、领导才能。仅仅只有很多idea, 而难以与别人合作和交流、缺乏人格魅力,不会是一个好的科研工作者。这些方面的观察和判断才是面试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看他是不是北大出身。其六,科研领域忌讳“近亲繁殖”,主张“开放”、“吸收”、“交流”。招收外校学生不仅带来新鲜的“血液”,而且促进实验室的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学术交流和融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之所以针对上述话题说了这么多的话,主要是因为我有一些亲身经历。
 
经历一。中考前,我们县境内的省重点高中来我们初中招收两名提前录取生。我是普通班的第一名,取得了一个面试名额;而另三个名额全部来自于重点班。面试那天下着大雨,我们几个候选人在一办公室等待重点高中来的老师的一对一面试。在办公室里,重点班的班主任对他们班的两个候选人说,你们俩到了高中后要相互帮助。我听了很纳闷,还没面试呢怎么就知道他们俩会上?结果当时公布,如果是他们俩,我没有被提前录取。当然,我也没有好好回答面试的问题,题目很难,也很紧张。记得是在大雨中跑回了教室,这次落选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我的班主任在我回来后对我说,别管那些面试,你要相信自己!不久后的中考我考得不错,是我们两个普通班唯一一个考上那所省重点高中的。高中的三年结束后,原来保送的我们初中的两名同学都没有考上大学,而我顺利地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中国科学院的博士学位。这个故事说明,(1)面试未必是真正意义上的面试,有时是某种交易;(2)普通班的学生可以匹敌于重点班的学生,甚至超越;(3)自己的信念、努力、不放弃不抛弃是成功的基础。
 
经历二。我所读的大学不是什么名牌或者重点学校,是一所普通的部属院校。我是我们大学班的班长,当了四年。是辅导员的一次谈话才知道我当班长的原因。原来刚入学军训的时候,辅导员常到我们寝室跟我们大家交流,我只听不说话。她以为我不满意高考成绩,不喜欢这所大学,以为我心情不好。所以,为了安慰和鼓励我,她安排我当了班长。其实,刚入学的时候因为都是新生不熟悉,我不爱说话,而不是因为考的不好影响我跟大家交流的情绪。况且,农村的孩子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至少那时我是这么想的,哪里还想过以后要考博士、从事科研工作?四年的学习,我总是毫不放松,因为我一直向往当一名大学的“高材生”。除了年年学习成绩保持在我们班前一、二名外,大学毕业时被部里评上了“优秀毕业生标兵”,大头像照片被挂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大四时决定报考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同学们中午午休、晚上打牌的时候我跑到教室复习,终于如愿以偿 (非常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没有嫌弃我)。在西安交大,我们硕士班的大多数同学都是重点或者名牌大学毕业的,而我来自普通大学。三年里,我是我们硕士班(16人)的党支部书记,荣获交大“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因为毕业联系的工作单位不是500家大型企业之一,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告诉我,我的“优秀毕业生”称号让给了硕士1班的一位同学。毕业之前,我报考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博士生,同时也被硕士导师要求留校任教并读他的博士。我没有同意留校,因为我喜欢挑战。在报考硅所的时候咨询了招生办的老师。他说,我的专业和所考专业相差太大(铸造 vs 无机非金属材料),将来博士毕业会成问题。然后建议我别来考。我不信邪,在交大的图书馆里泡了好几周,查一些陶瓷方面的资料;临考前的一个月更是天天在实验室学习陶瓷知识到凌晨(回寝室的时候大楼的门已关,都是从厕所的小窗跳入)。我不仅考上了硅所,学习陶瓷,而且也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完成专业从金属材料到陶瓷的跨越;同时也被要求留所工作。我再一次放弃留所,希望到国外看看,因此毕业后顺利拿到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的STA Fellowship。这个故事说明,(1)考外校的研究生未必都是看上某个学校的牌子,有很多时候的确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2)在一所名牌大学里,普通大学来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是可以达到名牌大学学生的水平,甚至超越;(3) 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可以让自己的水平获得更好的提升。
 
经历三。在国立材料研究所从事的是陶瓷超塑性研究,是一个全新的题目。每天读很多文献资料是必需的。三年的功夫在本专业主流英文刊物上发表12篇文章,赢得了日本导师的尊重。也是这位日本导师后来极力推荐我成为研究所的正式职员。完成在他课题组的研究任务后,我想去德国看看。我的日本导师说,德国的研究环境和收入可能不如日本,还是不去为好。我没有答应继续留在他的组里,而是去德国那位教授接受面试(德国老板掏机票钱,没有说是面试,而是邀请我去看看他的实验室)。面试内容之一是学术报告,我作了一场一个小时的学术报告,德国教授很满意我的英文。他接受了我,月收入是3600德国马克,来自他的课题经费。他问我,为什么选择德国?我说,听说德国的洪堡很出名。他说,那我帮你申请。于是,我回来准备好了材料,寄去。几个月后,我获得了著名的德国洪堡基金会的资助,可以在德国教授那里进行研究工作。在一年洪堡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我收到我日本导师的信,让我回日本参加国立材料研究所的招聘会。我寄了简历和论文给人事部门,通过了书面审查,让我回日本参加两轮面试。于是我又从德国飞回日本。第一轮面试的人员都是课题组长或者中心主任,我顺利过关,板东先生尤其满意我的报告和表达方式。第二轮面试的人员是所长、副所长等,我也顺利过关。后来才知道,竞争我这个位置共有17个人,还包括其他4名中国人。最后一轮的面试应该是两名候选人,而他们只推荐了我一个。结果是,我被国立材料研究所录用为正式职员,结束了我的博士后生涯。这个故事说明,(1)国外的大学或者研究所未必看是否是国内名牌大学毕业,更多时候而看真实的科研水平和能力;(2)在国外学习和工作,切实领悟导师的意图和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十分重要,一个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和国外导师自由交流、写作论文所需要英文水平的要求;(3)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奋斗,进入世界级水平的研究所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出我的故事是因为想建议北大的有些教授,不要轻易否定那些辛辛苦苦报考你的外校学生,他们中间也有很多具有科研潜质的苗子,只要你好好地、认真地指导他们;我也想鼓励那些学生,坚持你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放弃不抛弃,有志者事竟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8-207645.html

上一篇:我的朋友,你好吗?
下一篇:三波段LED液晶背光源的制作与性能
收藏 IP: .*| 热度|

17 郑志勤 唐凌峰 杨玲 刘全慧 阎建民 刘进平 王春艳 杨文 郭保华 陈绍云 唐小卿 王海军 刘晓东 高建国 Jeccica 侯振宇 yfshao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