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CLA“重大挑战计划”简介
贺飞 北京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为,追求学术卓越和服务社会两大使命是不可分割的,服务社会能让其更好的实现学术卓越的目标。UCLA不断提升其科研服务能力,致力于解决城市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UCLA倡导问题导向的研究,注重培育和促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科研,关注社会需求,通过持续发展Luskin创新中心这一新型交叉学科机构,团结不同学科的学者来共同解决关键社会问题,并通过技术转移为洛杉矶市提供服务,进而推向其他城市,使得UCLA发展成为面向全球的大学(global thinking university)。
UCLA认为其有着100年的创新和技术突破史,应该利用其独特的地位来提出“妙策”(big ideas)并将创新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UCLA教师和校友为他们的城市、国家和全球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回馈社会是其文化的一部分,UCLA有超过一半的本科生参与某项社区服务。他们相信通过团结邻里、社区和决策者一道工作,任何事都是有可能的。
2014年UCLA的科研经费总量为9.725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了8.8%,其中59%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47%的经费是由医学院争取来的。这一年度该校教师共提交了5,400项目申请书,申请经费总额达37.2亿美元,所提交的项目申请书的数量和申请经费总额分别较上一年度增长9%和12%。
2014年初,我随团访问了UCLA,该校科研副校长办公室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项目执行主任Michael Swords向我们介绍了UCLA“重大挑战”计划(Grand Challenge Project),这一计划的首期重点关注能源、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已取得许多重大突破。通过访谈和走访相关部门,我认识了解了UCLA十分复杂的科研布局,其致力于关注重大问题,组织重大研究计划,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简要介绍UCLA的“重大挑战计划”的这一新型科研活动组织方式,可为我国高校变革科研项目组织方式提供借鉴。
1 概况
2013年11月15日,UCLA发布了其首个名为“重大挑战”计划,这是一个重点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计划。该校在发布这一计划前,还特地将Royce Hall和Powell Library的灯光照明变成绿色。这一计划提出了“学习、参与和奉献(Learn,Engage & Give)”的口号,致力于到2050年使洛杉矶在能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实现100%可持续发展,为洛杉矶地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UCLA“重大挑战”与其说是一个科研计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白宫认为这一计划通过科学技术和执行战略的创新和突破,是迄今为止解决疾病、文盲、不平等和洁净用水等重大社会问题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UCLA“重大挑战”计划联系来自所有学科的教师、学生和支持者一起来解决关键问题。采用科研的整体化思维方法,团结所有热心参与者一道完成这一伟大梦想,在这一共同目标的召唤下不断取得成功。这一计划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按照特定的标准精心打造的。它必须满足明确的、可测度、可实现, 相关联、时间限定以及能引起公众关注等条件,吸引UCLA全校的专家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从战略上完成每一项“重大挑战”计划。UCLA的第一个“重大挑战”计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50年使洛杉矶在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实现100%可持续发展并且不损害生物多样性,是这一地区成为全球的模范区”。若干年后,UCLA还将计划发布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五个更多的UCLA重大挑战计划,每一个计划都将由全明星科研团队(all-star team)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UCLA“重大挑战计划”是一个全校范围的计划,这一计划通过整合全校相关资源致力于共同解决一些重大社会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大科研合作”计划(mega-research)。UCLA目前正在推进中的有两项“重大挑战”计划,分别是“可持续洛杉矶重大挑战计划”和脑科学重大挑战计划(尚未宣布,即将公布).
大目标大影响(Big Goals, Big Impact)UCLA重大挑战计划背后的驱动力是他们确定通过设定宏伟目标可以倍增其影响力。这些宏大目标将使得UCLA的科研:更好地从战略上布局和组织;持续关注重大问题;以及加速朝向解决方案的提出。UCLA重大挑战计划代表着未来校园开展科研的新方式。这一新方法要求投入时间和资源来创建团队,推进合作,为前沿研究工作寻找经费,并持续评估和报告其进展。在其核心,每一重大挑战计划都设定一个宏伟目标和一个超强的团队来寻求解决之道。但这一计划已经超越了研究计划-每一计划都有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设定一个学生培养目标,并广泛吸纳公众参与。
这一计划有着很强的独特性。UCLA重大挑战计划结合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方法,虽然这一计划由校方管理者推动,但计划的创意直接来自科研一线的教师。作为一所高校,投入一定的资源和努力必定会有特定的产出。这一共享的目标和其承诺的影响力激发团队每一成员的灵感,使得他们认识到一道工作能取得超出之前想象的更大的影响力。重大挑战计划是充满野心的,要想成功需要发挥全校、利益相关者、社区和合作者的聪明才智并相互支持。这一计划提供了一个整合大学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手段,在寻找解决之道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获得其未来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具。
UCLA重大挑战计划立足于科研副校长办公室,但成功依赖于外部关系相关单位的所有职员以及来自全校的科研人员的合作。计划由科研强化办公室运行,以及其主要经费提供者Michelle Popowitz和Jill Sweitzer及其团队成员Amy Hawkins和Jazmin Barajas的支持。每一重大挑战计划有其各自的项目主任(如Cassie Rauser是可持续洛杉矶的主任,而Sue Fuhs是脑科学重大挑战计划主任)和管理架构。项目的财政安全支持是成功关键因素,因为预期将有大约一半的项目来自慈善捐赠的支持。
2 可持续洛杉矶重大挑战计划简介
项目目标:创建世界第一个100%可持续发展超大城市(Megacity)
可持续洛杉矶将一批UCLA的科学家和学者同公司利益相关者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到2050年洛杉矶地区实现完全可持续发展。到2020,将建立如何使得洛杉矶地区2050年实现可持续能源、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路线图。这意味着,本地区将立足于本地和可再生来源获得能源和水资源,以一种更经济、社会更公平的方式,并支持洛杉矶地区的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路线图将包括实现能源、水和交通系统现代化的所需行动,提升建设和资源环境,定义新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并且提升社会责任,从而转变城市结构,减小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实现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同区域生态系统和文化传承和谐发展,确保城市的持续繁荣。从而成为全球类似转型中的大城市的榜样。
项目进展。第一个重大挑战计划的建立,是通过UCLA教师自2012年末定期开了差不多30多周的会议提出的。会议的主要的目标是确定如果UCLA在环境和可持续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能实现何种目标。可持续洛杉矶在2013年12月由UCLA校长Block、洛杉矶市长Eric Garcetti、洛杉矶市议会成员Paul Koretz、洛杉矶县长Zev Yaroslavsky, 企业家/慈善家Tony Pritzker, 和Cristin Dorgelo、以及白宫科技和政策办公室重大挑战助理主任等在启动仪式上共同宣布启动的。工作自那以后不断开展,特别是建立了这一计划的支持性基础设施。
可持续洛杉矶技术路线。UCLA结合了其三大使命(研究、教学和服务)设计了这一宏伟计划的技术路线如下:
科研行动计划&基础设施投资。可持续洛杉矶第一阶段是开发科研行动计划,将绘制出未来若干年的科研蓝图,规划出科研优先领域,提出经费需求和分析知识差距。初步科研行动计划将在2015年7月完成[详情参见http://bit.ly/UCLASustainableLArap]。
可持续洛杉矶学生培养计划。UCLA有一批学生深度参与环境问题,他们将成为可持续洛杉矶生力军。可持续洛杉矶学生培养计划称为“重大挑战本科生科研学者计划(GC-URSP), 由Rachel Kennison, PhD担任主席,开始于2014年秋季。校园积极响应这一持续一年的课程计划,有来自全校的250名申请人竞争55个名额。每一学生配备一名可持续洛杉矶导师,将整年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在研究的同时,全体学生每周开会举办讲座和实践设计,来强化其项目经验,巩固其研究技能,开展各式各样的团队合作,提高沟通能力。[关于课程参见https://vcr.ucla.edu/GC/URSP.]
公众参与。在项目启动的第一年,可持续洛杉矶的特色活动包括华盛顿参观、UCLA利害相关者和校友活动、本地、州和国家级会议、几个公众面对面会议以及一个社交媒体活动。接下来一年,将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包括演讲、集会和利用公民科学/众筹方式来收集所需数据等。
强大的专家团队。大约150名UCLA教师参与完成可持续洛杉矶目标。其中包括许多世界顶尖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家,领域涵盖了气候变化、水质和供应、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公共政策、法律、环境公平、空气质量及其他相关领域。
跨学科科研委员会组织研究计划。由于项目参与人数众多,因此组织起来十分关键。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项目成立了 4个跨学科研究委员会: (1)能源 (2) 水资源, (3)生物多样性,和(4) 空间和学科整合。前3个委员会每一个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提出研究计划,而空间和学科整合委员会的角色则是确保前面这三个计划能互相整合。
能源委员会成员及其相关研究领域:
Ann Carlson 能源系统, 气候变化&环境法规和政策
JR DeShazo 能源&水经济和政策
Rajit Gadh 能源管理和输送
Gregory Okin 自然地理,土壤,沙尘&可再生能源
Suzanne Paulson 人类健康和气候的特定效应
Richard Wirz 替代能源的生产和储存
水资源委员会成员及其相关研究领域:
Mark Gold 水政策&海岸资源管理
Alex Hall 气候变化
Eric Hoek 纳米膜,污水处理&再生水
Dennis Lettenmaier 水文学和水文气候交互作用
Steve Margulis 水处理和气候变化
Maite Zubiaurre 垃圾的文化代表
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成员及其相关研究领域:
Richard Ambrose 海岸环境评价和修复
Tom Gillespie 生物地理和遥感
Ursula Heise 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人文
Cara Horowitz 环境法和政策
Michael Jerrett 地理暴露模式&土地利用特征
Brad Shaffer 应用生态保护
空间和学科整合委员会成员及其相关研究领域:
Dana Cuff 城市设计,传感技术和建筑
Hilary Godwin 绿色化学和公共健康影响
Juan Matute 可持续交通和土地利用
Ted Parson 环境法和科学政策
Stephanie Pincetl 能源和水资源利用和政策
Gaurav Sant 可持续建筑材料
Eui-Sung Yi 建筑和战略城市设计
指导委员会超前思考研究计划。为指导规划和交叉学科研究委员会,有项目各参与部门的代表共同成立了一个项目指导委员会。这一委员会除了指导研究规划外,还积极参与教学、发展、沟通和宣传等活动。此外,还承担部分特定的领导职能。指导委员会委员两年任期,他们每人也在上面的交叉学科研究委员会任职。
项目指导委员会
Hilary Godwin
Mark Gold
Alex Hall
Cara Horowitz
Brad Shaffer
Richard Wirz
Michelle Popowitz (职权)
Cassie Rauser (职权)
项目日常管理运行团队。为确保各委员会正常运转和项目正常运行,Casandra (Cassie) Rauser(PhD)自2014年夏被聘为项目主任。此外,Mark Gold提供战略指导尤其是外部联络,并被任命为助理科研副校长主管可持续洛杉矶重大挑战计划。
经费筹措情况。项目预计投入1.5亿美元。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和产业界。UCLA科研副校长办公室也提供财政支持加速项目的开发。这些经费来自3个渠道:梦基金(Dream Fund)、Goldhirsh基金会和Norman Powell。经费投向可持续洛杉矶用于(1)科研种子经费;2)申请项目的能力建设;以及(3) 可持续洛杉矶研究生奖学金。
各种筹款努力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有执行主任Deborah Miller领导。可持续洛杉矶直接由发展主任Todd Thaxton 和Nick Middlesworth支持,企业和基金会关系支持由Christine Lanoie承担。估计1.5亿美元中有大约7000万需要来自慈善渠道。
项目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取得不小的成绩,包括:来自慈善家Tony 和Jeanne Pritzker的1500万捐款;获得(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其他校园的认可;大约150名教师有兴趣参与;招聘了全职的项目主任和开发团队;设计和启动了重大挑战本科生研究学者计划(GC-URSP),有54名学生和33导师;成立了研究规划的相关机构和委员会;建立了同洛杉矶Goldhirsh基金会的关系,并获得其支持。
3 脑科学重大挑战计划
脑科学重大挑战计划自2012年秋季开始设计。这一计划计划2015年公布。简要情况如下。
脑科学重大挑战计划团队会议。项目由UCLA教师Kelsey Martin, Larry Zipursky, Nelson Freimer和Michelle Craske领导。项目主任Susan (Sue) Fuhs指导,他自2014年被聘为专职项目经理。全校有超过40名研究人员和超过20个系(包括医学院、心理学(生命科学)、工学院、经济学(社会科学)、商学院和公共政策等单位在内)参与项目。项目部分进展包括:招聘领导理事会成员;招募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来自医学院的500万投入。新项目主任招聘到位;设立并征集两个种子基金的申请,包括基础、转化和临床相关项目;成功获批两项NIH脑计划研究项目,X. William Yang领导和Larry Zipursky作为Co-PI获得190万美元。Dan Geschwind 领导的团队获得200万美元。团队领导下一步计划是继续开发研究计划,培育合作和识别外部利益相关者。并面向公众宣传这一项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