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microlett

郑大李新亮亮点评述:MXene基薄膜在近全段实现太赫兹波吸收理论强度 2023-09-22
研究背景 导电媒质内部有着大量能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当电磁波在导电媒质中传播时,必然有电场所致传导电流产生(J=σE),同时这也将导致电磁能 ...
(3078)次阅读|(0)个评论
NML文章集锦 | 钙钛矿材料研究论文(五) 2023-09-21
一、专辑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作为一种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光电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等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 ...
(3569)次阅读|(0)个评论
青岛大学吴广磊等:结构工程实现多重异质界面的集成,以获得轻质、柔韧和疏水的多功能电磁防护膜 2023-09-20
研究背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电子设备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电子高度集成化 ...
(2834)次阅读|(0)个评论
浙大姜银珠等:氨基和羧基协同“锚定-捕获”构建锌负极稳定界面 2023-09-18
研究背景 水系锌离子电池已被公认为是大规模储能应用中最具前景的电池体系之一,但锌负极-电解液界面的不稳定性极大地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 ...
(5318)次阅读|(0)个评论
NML文章集锦 | 钙钛矿材料研究论文(四) 2023-09-15
一、专辑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作为一种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光电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等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 ...
(4632)次阅读|(0)个评论
厦大陈忠/廖新勤团队:高度弯曲不敏感的防水触摸界面,用于人机共形集成交互 2023-09-14
研究背景 交互式电子设备(Interactive electronic devices,IE设备)可以通过直观的界面和实时的闭环反馈来使用户获得高的人机交互体验。在元宇宙 ...
(4019)次阅读|(0)个评论
NML文章集锦 | 钙钛矿材料研究论文(三) 2023-09-13
一、专辑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作为一种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光电器件,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钙钛矿光吸收层、电荷传输层等半导体材料组成的异质结结 ...
(3912)次阅读|(0)个评论
湖南大学鲁兵安等:调控K⁺通量自由度实现安全、长寿命钾离子电池 2023-09-12
研究背景 钾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离子的自由运动需要游离的有机溶剂分子协助,但有机溶剂分子的易燃性影响电池的安全。本文提出降低钾离子自由度的策 ...
(3484)次阅读|(0)个评论
NML专题 | 电磁波吸收与屏蔽材料 2023-09-11
一、专辑介绍 电磁干扰( EMI )在射频频谱中也称为射频干扰,是由外部源产生的干扰,通过电磁感应、静电耦合或传导影响电路。干扰可能会降低电路的性能,甚 ...
(2888)次阅读|(0)个评论
深圳大学陈光明等:器件级自愈合热电池阵列的快速组装及其自供能可穿戴应用 2023-09-10
研究背景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已成为一个日益增长的领域,为健身追踪、健康监测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创新功能。得益于材料科学 ...
(3345)次阅读|(0)个评论

查看更多

About NML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 Springer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2JCR影响因子为26.6,学科排名Q1区前5%,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多次荣获 “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提名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欢迎关注和投稿。


上海交通大学《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editor@nmlett.org
NML期刊媒体




  • 数理科学

扫一扫,分享此博客主页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池顺良 2022-5-6 12:54
由于日月引潮力对地球的作用,地球中发生一日两峰两谷的应变固体潮,应变幅度约1×10负7次方。在地球中产生的机械能流约0.1W/m2.(作为对比,地球向外太空发散的热能流约0.06W/m2.)不知你们做的器件若埋在岩石地层中能否将潮汐机械能流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野外传感设备供电使用?

池顺良 邮箱:chisl@263.net
查看全部
统计信息

已有 4075655 人来访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4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