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ngkun72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mingkun722

博文

被拒了6次稿,我终于要毕业了 精选

已有 19312 次阅读 2018-4-18 23:39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五年前的自己,肯定不会想到现在会是以这样一种状态毕业。仅仅接收了一篇质量不高的SCI论文,学术上并无以前所期盼的那样高深莫测的建树,水平还是远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那时的我,一心想着去中科院吧,一并五年拿博士学位,而对这个学位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看到师兄们的毕业论文,总觉得太“水”了,然后暗下决心,对自己说以后自己肯定要做得比他们好。可实际上呢?不管是论文发表的速度、质量,还是科研水平,我认为还是比不上他们。

    更没有想到的是,五年时间内被拒了6次稿。其中,有2篇被拒了2次,2篇被拒了1次。虽然有的还在外审,应该会中吧。屡次被拒稿,让我对自己的学术水平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记得去年还在澳洲的时候,我实在难以咽下被拒稿这口气,跟也在读博的同学吐槽了一下。结果,他说有一篇稿子被拒了8次了。当时的内心是一脸惊讶:我还能说什么呢?一个被拒了8次的人都坚强的活了下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努力呢?虽然被拒稿了,但是主编的意见却很中肯。比如那篇已经中了的SCI。第一次投稿第四纪(古气候)方向的期刊。主编说,你在利用一个我看不懂的方法过度解释你的数据,这让我很不高兴,建议你投沉积学类的期刊。虽然这是一句令人极度伤心的话,但痛定思痛,还是修改了一下,接收他的意见,转投沉积地质的期刊。结果,沉积的期刊主编又是秒拒,说我的论文基于“一孔之见”,不具有国际性,因此建议我投区域性的期刊。我还能说什么呢?继续吧!于是选了个亚洲地质。投稿后,主编发来邮件说最近有个针对这个区域的专刊,问我投不投。我答应转投,结果审稿不到两个月接收了。

    说说另一篇文章吧。那篇是我跟国外导师合作的。虽然数据也是其烂,但终究还是能说得通的。当时那篇文章写的非常着急,以至于数据量很多,结果给人感觉是啥也没说清楚。两个审稿人一个是大修,另一个给了15页审稿意见,然后建议拒稿,但鼓励改后重投。那15页审稿意见,几乎是对我论文的每一句话都批判了一通。从摘要的逻辑关系,到描述样品、方法、结果,再到解释,无不挑剔。我几乎要崩溃了,那真是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啊,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做两年的东西被人批判的一文不值。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个解释和表述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至少很多别人的论文不是那么写的。这让我不禁庆幸,幸亏遇到了一个nice的审稿人。然后,我用了20多天的时间重新解释我的数据,重新组织论文结构。我记得一个午后,一个人在图书馆,仔细审阅了即将改好的文章。突然发现,这样解释可能是不对的。于是乎,推翻了自己的想法,然后重头再来。这种感觉,有种自己挖自己墙角。没办法,说服不了自己的东西,怎么能说服审稿人呢?又怎么能说服读者呢?能怎么办呢?改吧!于是,从那个傍晚开始,窗外不远的小山坡上跑着袋鼠,而我在默默推翻自己的结论,改论文。现在二审已经修回,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吧。

    最令我伤心的倒不是以上几个主编和审稿人,而是让我受不了的慢的速度拒稿。最近有个稿子,在审稿半年整后被无情的拒绝了,这让我很惋惜。在等待的岁月里,感觉每天都是有希望的。但是,谁有规定拒稿一定要快呢?傲娇的期刊总是有的,所以还是多从自身找原因吧,继续改改改吧。拒稿的感觉,有一种得不到别人承认的痛苦,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只有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才能写好论文,并在审稿的过程中达到与国际同行交流的目的,促进我们对科研的认识,促进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56024-1109695.html

上一篇:父母的懒不能偷!——"豫章书院"骗子学校的启发

收藏 IP: 119.78.4.*| 热度|

20 Editage意得辑 李欣海 李学友 李东风 雷宏江 郭战胜 陈永 李久煊 彭渤 武夷山 柳文山 刘建彬 刘全慧 李万春 任胜利 吕振超 张鹰 李平原 段玉聪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