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孕晚期,突然精神变好了,看到柜子里一堆中文核刊(本专业国内排前三),心想让它们躺着发霉是不对的,适量地吸取母语养分也是有益的,纸刊比较完整,比单篇下载更容易顺便拓展视野……于是抽空把它们抱出来一本一本翻,顺便也做做笔记,但是……
且不说里面灌水的案例,来信和纯制度的文章,单说综述和实验文章。
综述就不说了。2011年的刊,最新引用是08的文献,而且引得少,大部分是九几和零几的,单篇引用编号超过10的,少之又少。而且国内居多,国外的时间更陈旧。关键是前些年我已经看过这些被引的文献了,现在他乡遇故知,却不觉得亲切。
实验文章,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例刺激我发这博文的这篇吧!做的现场测量相关的基础研究,非接触式,跟我前几年一个方向相似,搞现场重建,正好有关血迹,是我最近在关注的领域,认真一读,之郁闷!
首先提到拍照时要保证垂直拍摄,话说怎么保证垂直也不见材料方法里有描述。
然后又他说在笔者自编的程序中打开图片,然后如何如何处理。话说看官扛不住了。请问笔者老大您的自编程序在哪里,是专利还是文章,且不论可靠不,先说程序长啥样啊!!
最后结果里来一句,从笔者试验结果来看,使用两种方法得到测量结果的差异非常小。我翻遍这刊前后几年包括网上该课题组别的文章,愣没看到所谓试验结果在哪里呀!想当年我做测量试验的数据不仅有表还的有柱子有曲线。
然后他就说该方法可以用,是基础研究。
然后说属于一个大系统的一部分,处于调试中,尚未在案件中用过……总之国内外未见报道或专利或会议……真的超级扛不住。
别的几本本专业国内顶级刊物的就不详说。
看完这些刊,只想说,中文核心期刊,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后用我老公的一个故事收尾吧。
老公标准的商人,不搞任何研究,与学术是平行世界的人。但因为我的缘故,偶尔会把学术杂志当休闲翻翻,遇到感兴趣的就多看两眼,以便拿出去作为谈资,因为学术是小众的,微博和门户新闻同质化之外最好的谈资来源之一,在一群生意人中也显得他比较具有文化时尚感。那天他说,你们搞学术的太浪费国家的钱了,他说工人的税白交了!因为他看了一篇文献,讲解密技术,他认真拜读了,然后他就把那个文献拍照带出去,喝咖啡打麻将农家乐什么的时候无聊了就发给朋友看。别以为他在传播科学!他是当个笑话在转发呢!那文献里压根就没有技术含量,还不如他当年学计算机时那点破解技术。然后他警告我,如果我写这类垃圾论文,不如干脆在家当家庭主妇,免得出去丢人现眼。那文献我后来认真看了,都笑不出来。是某个熟识的科室领导炮制的,看题目非常大气,但内容说真的,如果他那么缺文章,我愿意送他一篇,因为真的丢人丢大了。
这是我老公他们这些所谓没文化的低学历的满身铜臭的外人,对我们所身在圈子最后一点幻想的破灭。
现在他们,这些没文化也不搞科研的人,在疲于奔命后闲赋的那一刻,偶尔会思考历史与社会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思维定势:国内科学家是骗子,国外爱跟国内打交道的科学家是更大的骗子;或许全天下所有科学家都是骗子罢。其实科学在他们眼中已经死亡,因为有我们这些前仆后继浪费税款浪费粮食的寄生虫,并且他们认定这个国家不是将要毁在制度,而是正在被实实在在毁在我们这些搞学术的人手里。
或许也是我们家不把中文期刊摆进家里书柜而只是让它们躺着办公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数据库里发霉的唯一原因。因为我们都很虚荣,很要面子,不愿意让别人发现我们居然读过中文核心期刊,更不愿意让别人某天在那上面看到自己名字的出现。因为我们还活着,还要活很多年,还是想搞个什么课题研究证明自己的存在,不希望就这样成为别人的笑柄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2-5-27 0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