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icefrog

博文

西天山科考日志(5)--莫索湾 精选

已有 7074 次阅读 2021-8-11 13:4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西天山科考日志(5)--莫索湾


我们西天山科考的第四站,来到了新疆石河子的莫索湾。严格来说莫索湾可能不算西天山区域,它位于天山北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是沙漠与绿洲的交接带,这个区域属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一部分。莫索湾地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7149150等团场,它们所在的绿洲呈楔形深入沙漠,也是石河子市最深入沙漠的区域因为这次西天山科考还没有真正涉足沙漠区域,所以专门设了这个科考点。

莫索湾地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西南缘,这里沙漠广阔,沙丘总体西北东南的走向。沙丘高一般10~20米,不超过30米。沙丘属固定和半固定状,沙粒以细沙为主。

11.jpg


古尔班通古特属于固定半固定沙漠,每年还有一定的降水量,所以植被也较多。植被主要以旱生、沙生灌木比如梭梭和白梭梭等为主盖度达20~30%。乔木仅胡杨一种草本有沙拐枣骆驼刺花花柴芦苇、驼绒黎等。这里的动物主要以各种啮齿类动物为主,较大体型的有鹅喉羚,较小体型的大沙鼠、三趾跳鼠等。鸟类常见的有黑顶麻雀、巨嘴沙雀等爬行类动物常见的有变色沙蜥、快步麻蜥、新疆沙虎等。这里是新疆啮齿动物和爬行动物多样性以及密度都比较高的地区。

 5-1.jpg


莫索湾地区有一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立的野外站--“莫索湾沙漠研究站”,专门开展防风固沙、生态恢复、沙化产业等方面的研究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建了新疆综合考察队,开始了对包括沙漠在内的新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全面考察。1958年,中科院开始在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和内蒙古六省区建立沙漠及改造利用的综合考察和定位、半定位试验研究站。1960年,莫索湾站成立。莫索湾站是干旱区沙漠—绿洲过渡地带的代表性站点,是新疆成立最早的一批野外观测站,建站初期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演变趋势和沙漠化防治为主要方向。1979年后,重点开展生物防沙措施研究。2007年研究站成为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基地, 2010年建设综合办公楼,2013年又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2014年修缮宿舍楼并建设风洞实验室。

77.jpg  88.jpg



莫索湾沙漠研究站站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莫索湾垦区1502连,玛纳斯河流域,北纬45°01′、东经86°06′,海拔346 m。南距石河子市100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市240公里,站区的东、西、北三面都是沙漠。站区面积为198公顷,地理坐标: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6 ℃7月平均气温25.8℃1月平均气温18.4℃。年均降水量117毫米,年均蒸发量1979.5毫米。无霜期135205天。

站区内立地类型主要包括农田、天然林地、人工林地、荒地、沙丘、光板地等。站区外立地类型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垄。区域典型土壤为灰漠土和风沙土,植被以白梭梭、沙拐枣等沙旱生植物为主,站区内分布有天然风沙地貌和荒漠植被,同时也有人工恢复梭梭固沙林和农田。站区内主要设置生活区、集水造林区、荒漠保育区。生活区建有综合办公楼、库房、蓄水池、风洞实验室、宿舍楼、苗木引种和定植区、有机农业区、灌木种植区、苗圃区、集水造林实验区、新材料实验区等。

风洞实验室是莫索湾站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新疆唯一一个专门从事风沙运动、沙丘形成演变模拟、土壤风蚀控制、工程沙害防治、风沙干扰下的植物生理、生态等研究的风洞实验室。为研究干旱区以风沙过程为主线的绿洲—荒漠—沙漠近地表风沙运动过程演变、风成地貌形成、风沙工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提供保障。风洞实验室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名地的科研人员来这里开展实验工作。我们这次去科考时也正好遇到了来自新疆大学和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这里开展实验工作。莫索湾站已经成为一个研究荒漠生态环境的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站。

99.jpg



    莫索湾的野生动物调查以夜间调查为主,经过5天的调查,共记录和采集到爬行动物五种,两栖动物一种。爬行动物中以新疆沙虎为主,它们主要在夜间出来活动,密度较高。两栖动物为塔里木蟾蜍北疆亚种。新疆的蟾蜍故事还挺多的,有机会可以另外写一篇来介绍。在沙漠边缘能记录到塔里木蟾蜍,再次证明这个物种是新疆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的两栖动物。

44.jpg

 鹅喉羚足迹


22.jpg

麻蜥活动痕迹

55.jpg

食肉动物粪便

10.jpg

新疆沙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9144-1299281.html

上一篇:西天山科考日志(4)--霍城
收藏 IP: 159.226.132.*| 热度|

12 刁承泰 张学文 朱朝东 董金凯 陆仲绩 郑秀娟 黄永义 姚卫建 杨卫东 李学宽 韦四江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