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inglandom 专注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进展、原理及实现。

博文

‖学者的独立人格‖

已有 6140 次阅读 2012-4-15 15:44 |个人分类:思想碰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资源, 思想, 自由, 独立人格

学者的独立人格

一次吃饭不经意和同事聊起:“我觉得科研工作者应该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有同事调侃说:“你在讨论独立人格?我看人格有没有都还值得探讨。”当然这只是句玩笑话,但是也是在隐隐表达出一种无奈,“一种非我不要独立人格,而是独立人格于我很难,甚至于有时候还得放弃人格。”的无奈。

陈寅恪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为王国维所作的纪念碑铭中提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后来曾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道被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流传于世。我们的先人中以独立的人格传名于世的比比皆是。而最为著名的就是陶渊明,正是因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人格而成为千古闪耀的文人明星,当然还有汨罗江中的屈大夫,让高力士脱靴的李白,发出呐喊的笔尖战士鲁迅等等。

我坚定地认为中国早已经有世界级的学术大师,而且数目绝不在少数。但是,由于恶劣的学术和社会环境,这极少数真正的学术大师被一些权力拥有者们压制着、排斥着、打击着。或者说越是保持人格独立和学术自由的学术大师就越是有可能受到权力拥有者们的压制、排斥和打击,虽然这点本人无法肯定,但是应该不在少数。其主要在表现在行政权力对学术活动的控制和垄断表现在诸多环节,比如从学术方向选题、基金分配、资源配置、科研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受到行政力量的干扰和压力。高校中的普遍存在的行政力量和资历使得上述资源被抢占式掠夺。正也因为此,要在这种氛围下生存和求得发展,很多学者就不得不放弃所谓的人格“独立”、放弃所谓的精神“自由”,而另外一些人可能就选择形式上放弃“人格独立”,而真正保留“精神的自由”。(当然这里有个命题,就是自由的相对性,但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范畴。)

最后,我还是天真地相信大部分学者还是保留了基本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也希望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拐点上,大家静心思考一下。至于学者如何保持独立之人格,精神之自由,还希望广大博友不吝经验赐教。


http://www.jxnews.com.cn/jxrb/system/2009/10/16/011225076.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556-559510.html

上一篇:‖2012国内科研是否应该反思?‖
下一篇:‖科学网——无线光通信 群组正式开通‖
收藏 IP: 122.228.131.*| 热度|

3 孙学军 王康建 廖少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