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王思明教授印象 精选

已有 5720 次阅读 2022-1-8 21:1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微信图片_20191225091053.jpg

大前天去东华大学杨小明教授那里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期间突然听到一个消息:王思明教授去世了,当时大家都是很震惊,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加上当时持续几天的牙痛,我都怀疑那是幻觉,毕竟我上个月刚去过南京农大,还和王老师一起吃饭、聊天,但是悲伤的消息还是通过几个渠道被确认:王思明教授走了!当一个熟悉的朋友离去,总会让人出现由于失去感所带来的语言的阻塞与崩溃现象:不知该说些什么。

王思明(1961-2022-01-05)教授是我国著名农史专家和科技史家,成果曾获得多项荣誉,著作等身,数十年默默耕耘农史,成就斐然,是学界公认的中国农业史大家。以我的标准来评判,一个学者的成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学科建设。这是最难的事情,没有学科,那么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南京农业大学拥有完整的农业史硕士点、博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就是学科发展的载体(最近他们又有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本科专业),而这一切都凝结了王思明教授的多年心血和努力,将泽被后世。其二,学术成就。王思明教授发表大量成果,这可以反映出王教授是非常勤奋的学者(他的学问我不懂),大多同龄人是没有他那么高的产出量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的成功。

我认识王老师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正式相识应该是在北京国科大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科技史年会(雁栖湖,时间忘了)上,后来有过多次见面,也曾邀请王老师到交大作报告,渐渐地也就熟悉起来了,感觉王老师是很温和内敛的人,对学术很执着,虽然话不多,但也干货满满。在为人处世上也是颇有“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通透感,对朋友交往而言,后者会让人很舒服。

年少时看梵高传记时看到一句话:我永远无法习惯死亡!前些年我经历了太多亲人的离去,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是越发有些独特的滋味。我是学哲学的,自然知道,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死亡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希望遇到的死亡是守规则的并且按照顺序出场,而不是随意打乱顺序,这会让人很悲伤的,也是让人无法习惯的。翻出上个月王教授赠我的两本精装书:《农史研究一百年》、《蚕丝、水稻、茶叶、大豆》(这套书是四本),还没有来得及看,斯人已去,这种感觉很不好。王教授的离去,对中国科技史与南农科技史学科点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对其家人更是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对于同道而言,王教授的音容笑貌也会让我们时常想起他……

我曾在一篇博文中说,到了我这个年岁,随时都有可能挂掉,我们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个先来,只有在活着的时候尽量保持快乐与放松,尽量去做那些我们想做而一直未来得及做的事情,因为未来我们掌控不了,唯有当下,它的产权属于我们。

谨以此文纪念王思明教授!

微信图片_20220108203112.jpg

【博主跋】匆忙间只能找到这两张照片了,后一张是上个月(2021-12)在南京时的照片,还能想到那时的点滴,真是人生无常啊!感谢吴昊博士协助提供了最后一张照片。

2022-1-8夜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20124.html

上一篇:再见了,2021
下一篇: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底层逻辑》
收藏 IP: 101.88.162.*| 热度|

15 郑永军 史晓雷 杨正瓴 王启云 张晓良 孟利军 黄永义 刘全生 王安良 刘良桂 刘立 俞立平 信忠保 周忠浩 蒋新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