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不关注高考了,偶尔还会关注一下山东卷的作文题。
当看到这个素材时,难免想起村落旧宅天井前,母亲亲自推了好几小车的土,填成的菜地。那时候,家里也种丝瓜,我知道丝瓜秧最前端的须须上会螺旋状地缠绕些类似的丝须,只是刚才才知道它叫肉豆须。
“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这话让我想起了高中好友韦萌,至今我还记得她当年告诉我,自己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现在,老韦也是三岁孩子的妈妈了,不知道她的女儿是否能辨得出韭菜和麦苗。
一般,家长很难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有天,我在系里和我现在的辅导员王丹老师一起贴照片的时候,她告诉我的两个场景,使我久久难忘。她的女儿现在还不到一岁,有次她给女儿指天上的星星看,结果女儿看不到。一般家长的做法,一定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让孩子顺着自己的视角,指着让孩子看。而王老师不是,她是蹲下来,顺着孩子的视角看天空。王老师太瘦,抱孩子一定累的,所以她蹲下来 。这当然是诙谐的玩笑话。我此刻突然记起小时候爸妈给我指天上的飞机,那时候我都至少上小学了,爸妈自然是弯腰下来指给我看,或者让我站到石头上看。王老师说还有次田田看见个瓶子,老师站着根本看不到,于是蹲下来顺着女儿的视角看过去,果然看到了。
于是,我想:在孩子小时候,就能懂得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的家长,是具有大智慧的成熟人。当儿时确立了融洽的亲子关系之后,孩子在青春期一定很少有离奇的叛逆吧!
”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丝瓜和肉豆须的藤缠绕在一起,孩子要把藤扯开,父母制止了他,说不要管它,等它们长大了以后,藤自然就会分开。”这话引发我两点思考:孩子的成长和感情的成长。 这个社会决定了人的功利性,大多数人只重视最终的结果,很少有人可以关注过程。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也有类似通病。在应试教育很难在短期改革的时代,大家都去注重孩子们最终考取了哪所高校,几个人会关心过程的辛苦,过程中的收获?很多人在生理年龄成熟之后,心理年龄还是个幼儿,外在的社会影响可能功成名就,然而碰上些许生活问题,不一定就能向面对高考答题一样应对自如。究其原因,不少就是在成长时期被过分关注成绩的结果,忽视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个好的丝瓜,一颗好的豆子,如何好好照顾,才能长出的果实好吃,这大概也是一种学问。我虽学历不低,但还抵不上只读了初中的母亲。种瓜种豆,不懂得要去问农民们;教育教学,不明白的要请教老师高人!
这几年流行一个词叫做“纠结”,多用在形容感情问题上。丝瓜须和肉豆须纠结在一起无法分开,是因为它们尚未成熟或者彼此中的一方尚未成熟。亲子关系如此,早恋如此,友情也如此。孩子小时,特别黏爸妈,一旦大了,想抱抱都难了。不成熟的早恋,什么情啊爱呀,或许,长大之后只是莞尔一笑罢了。友情,就像一年生植物,到了一定阶段,死了就再也活不过来了,不是一方的一厢情愿就能挽留感情的生命。
2015.6.8 am8:32@FK318 Exp Lab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8348-896344.html
上一篇:
追梦,道珍重下一篇:
“部长干的活儿——”【外交+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