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轨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chuxp 无论真实 还是谎言 夜已破晓 黎明重现

博文

文化成绩差,该怎样从事天文? 精选

已有 11745 次阅读 2017-3-21 18:5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微博后台经常有小粉丝私信,大部分内容是表达他们对天文的诚挚热爱,然后话锋一转——老师我的文化成绩很差该怎么办?或者反过来我文化成绩很差但我特别热爱天文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情。


哪些因素对你未来从事天文比较重要?
1
、文化成绩(重要指数:3颗星)

  重要指数3颗星的意思是,只要你文化成绩不是差得让人绝望,你未来想从事天文其实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差别只在于你将走上一个怎样的平台以及你未来能走多远。文化成绩这个因素其实要放在十年前会非常阻碍你从事天文,这主要是因为天文过去在中国是边缘学科(在国外则是贵族学科),天文学科能有点像样规模的学校在当时都不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名校——当时主要的老牌天文强校基本就是南大、中科大、北大、北师大这几所。而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基础学科扶持的力度开始增加,其中就包括天文。在我读博期间,我所知道的新兴的天文院校就有上海交大、厦大、中山大,而最近几年西华师大、大理大学等非一流高校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天文学系或天体物理中心,更不用说新兴的巨无霸大学国科大了。因此总体来说,中国天文学界对年轻学者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如果你希望未来能走入天文学术界,希望还是越来越大的。

   和过去不一样,现在你如果想要学习天文专业,基本上国内大学各个层次都能给你提供选择,除了最顶尖的南大北大中科大,再往下一点有厦大中山北师大华科大,还够不着你也可以选择华中师大云大等普通211985院校,就算你学力有限上一本都有些困难,二本院校中还有西华师大大理大学可以选。


2016年9月西华师大天文学系成立仪式


   再退而求其次,即使本科没能进入有天文学科的院校从事自己理想的专业,你也可以选择先在本科学习物理专业然后研究生再攻读天文学位。国内有天文的院校不多,有物理的学校还不是一抓一大把?在本科期间好好把专业课学好了,再苦练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大三期间关注知名院校和中科院的研究生选拔通知,在研究生阶段加入到一个认真的天文团组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希望还是很大的。

   如果你连这都够不着还想从事天文,那我只能建议你要么努力提高文化成绩要么放弃了,这个世界上除了哑巴不适合打辩论,你就算天生口吃也总得付出些努力,你说是不是?


2、经济水平(重要程度:4颗星)      

       之前说到天文在国外是贵族学科,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天文学很贵,由于天文并不能立刻转化出社会价值,因此注定在就业方面难以与热门专业竞争。你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将天文选作兴趣使然的专业并坚持下去,你人生的幸福感会很高。如果你家里经济条件很差,那你就得考虑谨慎入坑了。假设你所说的从事天文是指未来进入科研行业,那么在你拿到博士学位之前,你之前所受的那些专业训练在行业面前基本就是玩玻璃球的水平了……而如果你没有少年班出身的天赋秉异之才,按照国内最快的五年攻博的连读学制,你毕业之后至少也27岁了。而国内毕业的土博即使立刻拿到教研职位,基本也是从助研开始做起,然而三年两年一次职称考核,即使拿到副高(副教授或者副研究员)也至少是30岁以后的事情。副高的收入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呢?博主曾经有幸在国内某知名研究机构担任过一段时间机构内的正高职位,其年薪算上各种津贴奖金在内大概是12万左右。可想而知仅仅依靠按部就班地从事体制内的天文事业,即使不考虑自身成家的问题,要支撑本来经济条件就比较差的原生家庭是何等艰难。更不用说大多数同龄人在本科毕业后就开始打拼,而你在同年龄阶段只能靠微薄的学校奖学金和导师发的工资度日,读博期间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博主在读博期间的月收入大概在20002500之间,做得比较好的时候靠国家的奖学金可以涨到4000左右,这已经算是同阶段博士中比较高的了。有时候遇到一个比较坑的导师(关于怎么选导师,我下次再谈),本该发到你账户里头的几百块钱甚至还会被克扣回去。天文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强烈兴趣趋势的学科,而经济压力会严重地将你的思维模式限制在亟于解决温饱的穷人模式,可想而知这对从事天文研究是何等不利。


如果连个博士学位都没有,要从事天文学术研究基本等于黑猩猩应聘程序猿......变强的秘诀就是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后你秃了,也拿到博士学位了。


       如果你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但是你有幸克服了求学期间经济束缚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假设需要一直做到正高才算是基本有了个体面的职位和收入水平。在平均的运气和天赋情形下,走到这一步有多难呢?博主资历尚浅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我曾在各种渠道与学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老师们聊天得知,大多数科研机构的正高职位是严重超编的。以国家四大天文台为例(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据说目前也就云南天文台还有编制,可想而知竞争何等激烈。在大多数科研机构,正高副高等职称的数目分布基本是金字塔形状,所以能够占有这部分资源的人注定是所有人中的少数。博主曾在西华师大讲座时做过一个估计,按照每天发表在arXiv上的文章数来估计全世界的天文学从业者,这些人中最后能够进入科研体制稳定工作的比例大概只有10%左右。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是博主自入学读博到现在毕业两年,母校天文系大部分教授还是原来的几个老师,而这其中毕业生已经换了七届,其中的比例你可以估算一下。


3、家庭氛围(5颗星)

之所以将家庭氛围的重要程度抬得如此之高,是因为天文真的是一个需要纯粹热爱来支撑的学科。那些满世界追星星看日食,年纪轻轻就申请使用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观星的学者们,没有一个安定满足的心是无法如此精力旺盛的。很难想象一个从小生长在紧张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能够面带笑容地将看星星这么纯粹的动机一直坚持这么久,如果你刚好是我所说的这样一个另类,请接受我发自内心由衷的敬意。

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对你未来的塑造是决定性的,紧张的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不是衣服而是皮肤,穿在身上洗都洗不掉。在我读博期间物理学院一直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重灾区,本就压抑的童年遇上读博难以想象的艰难,干柴烈火一点即燃什么稀奇古怪的心理问题都有可能产生:失眠的、幻听的、长年梦魇(鬼压床)的、广场恐惧的、高血压的、甲亢呈阳性的……学校在对学生心理调解这一块年年都是重点工作。更麻烦的是,那些动不动就哭就发飙的还好处理,有时候某些昨天还和你讲着笑话和大家一起打着桌游lol的,突然就自行了断了,学校连排查都查不出来。我进入天文圈这几年这样的例子至少就见过两三个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一定直接来源于家庭问题,但绝大部分多少都伴有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不是说你给自己打打气下个决心就能轻易克服的。如果感觉自己有心理障碍,寻求帮助的时间越早越好,热爱天文是一件好事,但强忍着伤痛最后让自己给挂了就不好了......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对人的改变堪比久旱逢甘露,它不仅能够缓解你的心理症状,还能让人从根本上重新认识自己,过上焕然一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寻求帮助这一行为本身也是一个良性信号,它意味着你开始主动走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然后你才能够迈出第二步,第三步……然后你才有重新选择生活态度的机会。人这一辈子,真正主动选择自己想要什么样生活的机会并不多。

文化成绩不重要不代表知识不重要!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尽管我把文化成绩的重要性放到了最低(3颗星),但这绝不意味着对知识的态度可以变得随意。在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中,天文学一直是民科出没的重灾区,在我看来,民科和真正的学者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对知识的尊重。他们动辄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对宇宙起源有了专属于他们的完美解释;动辄宣告相对论全盘错误,整个近代的正统物理学(也包括天体物理学)一无是处。他们拒绝系统地学习已有的人类知识,却能堂而皇之地宣告它们是错误的,受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的学者与之辩论常常会以他们胡搅蛮缠然后单方面宣布胜利的滑稽结尾。我曾在某次天文年会上目睹民科在大会上与某宇宙学教授公开对峙,民科一副老子就是天王老子你们全是傻逼抢了我的名声还欠了我的钱的样子,场面尴尬至极。后来另一位从西方回国的华裔教授应对则聪明得多,他轻轻地回答了一句“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下一位提问吧”,然后我就见到找不到对手的民科悻悻地坐下了。

相比动不动全盘否定相对论量子论和宇宙学原理,数学民科隔两年就宣称自己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简直弱爆了,人家好歹承认哥德巴赫是不是?


 讲这个故事就是要提醒各位读者,任何时候都不要陷入对知识一知半解的轻视状态,你可以花很长的时间来弥补自己文化成绩上的不足,但绝对不能因此轻视知识甚至与知识背道而驰。许多有这些迹象的人经常拿爱因斯坦的早年经历来类比,以爱因斯坦曾在专利局工作也做出了漂亮的科研成果来论证知识不重要,然而事实是即使在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期间,他也已经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如果爱因斯坦当时也算民科,那这一水平的民科将筛选掉95%以上的学术工作者……更遑论他之后是洪堡大学教授、物理研究所所长和皇家科学院院士了。

       
总结,你如果对天文有强烈的热爱,在家庭条件尚可,家庭氛围和心理状态稳定的前提下,文化成绩不理想对你进入天文学术圈的影响是可以克服的。重要的是,在你追求天文梦想的过程中,要像保持你对天文的热爱一样保持对知识的尊重,锲而不舍地追求加上正确的态度,你终有一天会成为人类社会中离宇宙最近的那一群人之一。



扫码关注“科学家的日常”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0023-1040803.html

上一篇:恒星的光谱分类
下一篇:面试天文研究生,哪些能力比较重要?
收藏 IP: 120.17.72.*| 热度|

11 李颖业 张海霞 黄永义 侯沉 樊采薇 吉宗祥 于志强 程娟 yangb919 xlsd Love18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1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